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土壤墒情记录仪总结土壤水分变化的四个阶段
土壤墒情记录仪总结土壤水分变化的四个阶段
土壤墒情的变化受多项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其自身的结构,还往往会受到大气、温度、光照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是它们的共同影响,但是土壤墒情的变化又往往是与农业生产成果密不可分的,因此利用土壤墒情记录仪来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在一年中,根据季节更迭,土壤水分变化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就通过土壤墒情记录仪的监测数据来总结一下一年中土壤水分变化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土壤墒情相对稳定期,这段时期一般是11、12和1、2这四个月,这段时期由于降水量少,气温低,蒸发量也是全年最低,因此这段时期的土壤水分是相对稳定的。不过根据土壤墒情记录仪的监测结果,我们发现,在该时期的初期因为雨季刚过,因此土壤含水量很高,土壤水分消耗量很大,此时应做好保墒拾施,以利伏雨春用。
2.第二个阶段是土壤墒情缓慢消耗期,主要是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由于这段时间气温逐步回升,蒸发量增大,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因此土壤水分的损失较之前有所增加。而且此时段初土壤解冻后表层含水量较高,毛管水运行活跃,土壤水分极易蒸发损失,应及时耙耪整地防止蒸发。
3.第三阶段是土壤墒情大量损耗期,这段时期也是土壤墒情记录仪监测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及时根据土壤水分变化补墒。该时期气温较高,水面蒸发量为全年最高值,虽然降水量也增高了,但是从土壤墒情记录仪监测的实际结果表明,水分消耗量是大于降水量的,因此此时期要利用土壤墒情记录仪加强土壤水分监测,及时补充蒸发掉的土壤水分,保证作物用水需求。
4.第四阶段为土壤墒情恢复期,气温较之前降低,水面蒸发量也随之降低,降水量比较稳定,与水分消耗量相比占优势,因此这段时期的土壤墒情得到恢复。
当然这四个时期是针对于大部分气象变化较为稳定的地区,而要将气候影响的损失降至最低,那么利用土壤墒情记录仪来快速准确的监测土壤水分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