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叶面湿度传感器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叶面湿度传感器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随着农业仪器的发展,应用于植物生理研究方面的仪器产品也在不断的增多,以叶面湿度传感器为例,利用该仪器可以高精度的测试植物叶面的湿度,进而帮助农业工作者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开展病虫害防治等。通过叶面湿度传感器加强监测这些与植物生长息息相关的环境因子,可以帮助开展农业农事作业,制定合理的农艺改良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和生产效益。
不过要说到叶面湿度传感器在农业中的作用,首要的还是病虫害防治,就植物病害而言,很多时候植物病害的产生都是悄无声息的,等发现的时候,植物病害的发生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因此无论是防治难度还是防治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其中湿度是造成植物病害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一般来说在25℃时,叶面结露1h,就足以导致病菌侵染,引起叶片发病,由此可见高温高湿的环境是导致植物患病的重要原因,而又由于这些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是直接作用于植物叶片的,因此使用叶面湿度传感器测定植物叶面湿度,能够更加准确和真实的反应田间的湿度情况。
当然这也不表示湿度越低越好,实际上很多喜湿的植物对于湿度也是有要求的,比如,热带兰和很多观叶植物,这类植物要求空气的湿度至少在60%以上。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低于40%,多数品种还能正常生长。如果湿度不及40%,植株的叶子就会产生焦边、枯黄的现象。因此保持田间合适的湿度范围,是有利于植物的正常发育和成长的,而湿度的把控,当然借助叶面湿度传感器是最简单和有效的。因此利用好叶面湿度传感器,通过小气候的精准调控,实际上可以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通过长期监测植物叶片的湿度数据,有利于应对天气变化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