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3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3
4优化调控
4.1 去早蕾
据研究,由于转基因杂交棉在前期营养体还没有充分发育好的时候,就转人生殖生长,所以不利于建成理想的群体结构。另外,早期结的铃主要是一些伏前桃,由于此时正值雨季,大多数成铃都霉烂变质成为僵瓣花,对产量贡献甚少,所以去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前期形成的花蕾,不但可以有效地协调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而且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养分浪费。去早蕾,主要采取人工摘除的办法,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摘蕾量以4~8个为宜,其中以8个为最好,部位控制在下部4个果枝以内。劳力不足时,可以除去下部2~3个果枝代替去早蕾,亦可获得相近的效果。转基因虫杂交棉去早蕾和缩节胺化控试验表明,去早蕾和不去早蕾两者之间产量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去早蕾对提高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有显著效果;不同缩节胺用量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的影响,以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缩节胺
4.2化学调控
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初花期用量
5合理治虫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主要是抗棉铃虫,能有效降低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而且对多代棉铃虫幼虫,特别是低龄幼虫表现出良好的毒杀作用。试验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虫性与杂种世代有一定的关系,F1抗虫性好于F2,F2抗虫性好于F3。一般情况下,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间,F1基本上可以不用化学防治,蕾铃被害和断头率可控制在5%以下,对以后世代的棉铃虫减少治虫次数,一般可减少防治次数(或用药量)的40%~50V%。农药防治次数的减少,保护了害虫的天敌,特别是瓢虫大量增加,对棉花伏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对棉铃虫1龄幼虫的抗虫效果平均为93.1%,叶、蕾、铃饲喂3龄幼虫,抗虫效果分别为90%、85%、55%。在江苏省沿海地区,二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蕾铃受害率和受害株率,一般比常规棉品种低13~15个百分点,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有良好的抗虫效果。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铃虫抗性强,并兼抗红铃虫、玉米螟、金刚钻、造桥虫、卷叶虫等鳞翅目害虫,二代棉铃虫可以不防治。苗床内投放敌敌畏棉球或撒敌敌畏毒土熏杀棉盲蝽等害虫。大田苗期只需挑治虫源田附近棉田内的二代棉盲蝽和红蜘蛛以及偶发性害虫地老虎。棉蚜是影响棉田昆虫生态平衡的极其敏感又非常重要因素,故育苗移栽棉田内的蚜虫不应列为防治对象,而应作为培育众多天敌的食料加以利用,所以在三代棉铃虫发生之前,大面积棉田内不需普遍用药防治,只需防治偏重发生年份的三至四代棉铃虫和红蜘蛛或三至四代棉盲蝽,做到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治虫,一般用3~4次农药即可有效地控制虫害。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