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各地“稻渔共作”模式简介
各地“稻渔共作”模式简介
近年来,各地逐步形成了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等19种典型新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上海,小龙虾亩产250斤,水稻亩产900斤,亩均收益约6350元。传统水稻、麦子轮作模式,水稻亩产1150斤,麦子亩产600斤,亩均收益约2325元。稻虾共作收益是种植常规作物收益的3倍。
在浙江,大力推广稻鳖共作。德清县稻鳖共生模式,近年来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德清鳖田米最高卖到98元/公斤。2016年全省推广稻鳖面积约2万亩,亩均效益9341元。
在江西,宜春地区在稻田养殖禾花鲤,亩均产稻谷578.8公斤、鲜鱼103.8公斤,亩产值3674元,比传统稻田亩增产稻谷37kg;亩均纯收入1924元,较单种水稻亩均创收2178元。
在贵州,“稻鳅共作”模式有效减少了水稻的病虫害,生产成本亩均减少60元,亩产水稻增收400——500元,亩均可增收460——560元,每亩利润合计1500元。
在广西,“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亩产值可达4806元。其中,一季稻亩平均产量1090斤,产值1526元;再生稻亩平均产量600斤,产值1080元;稻田鱼亩平均产量110斤,产值2200元。扣除成本,亩均纯利润达4361元,亩均产值提高了41.0%,亩均纯利润提高了61.0%。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新疆:探索节水灌溉的兵团模式
- 下一篇:农业部:2025年农药利用率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