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无锡养殖种植走出生态农业新路
无锡养殖种植走出生态农业新路
近日,记者跟随无锡市农委工作人员,走访部分养殖场与种植园,了解无锡市走生态农业新路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在“263”专项行动中取得的成效。
记者在惠山区精细蔬菜产业园看到,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内,各式各样的蔬菜青翠欲滴。“精细蔬菜产业园用有机肥取代了化肥,防止过量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流入河中,生产的全部是无公害蔬菜,还促进了土壤修复,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
惠山区针对蔬菜地土壤酸化程度大的情况,在采用生石灰调酸、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深沟高畦等的基础上,示范应用以改良土壤有益生物菌群为手段的生物肥料、生物菌剂,土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既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又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
“我们采取了‘鱼+蟹+虾+稻’渔稻共作模式,一年实现亩均产量水稻超过300公斤、虾蟹32公斤、沙塘鳢52公斤,平均亩产值达12000元。”谈起丰收成果,锡山区鹅湖金星家庭农场渔稻综合种养基地经营者朱海燕归功于渔稻共作技术。据介绍,无锡市注重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严控水产养殖污染,推广新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以及“渔稻”综合种养技术等,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把养殖水体中的有害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和气体从水体中排出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补充溶解氧,使水质满足养殖对象生长需要。据了解,今年无锡市已新增工厂化设施渔业面积约4600平方米。
“无锡市畜禽污染治理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依托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信息平台,确保了所有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全覆盖。”在检查锡山区东港镇南村蒋传兵家庭农场时,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围绕畜禽治污信息化和长效化的目标,市农委在今年上半年对畜禽养殖场全面排查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信息平台,实现监管人员现场定位、信息输入等功能。对列入“263”专项行动计划治理清单的1036户畜禽养殖场,做到“四个一”,即一场一定位、一场一标识、一场一档案、一场一监管。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各地加快推动“两区”划定试点
- 下一篇:柳州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