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江苏:农业发展着眼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江苏:农业发展着眼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带,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全国经济发展质量好、开放程度高、市场活力强的省份之一。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是着名的“鱼米之乡”。
江苏农业发展以效益为中心
江苏省农委农业局局长马德云提到,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江苏农业部门已经结合已有经验,着手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江苏发展农业着眼于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江苏省农委农业局局长马德云:首先要有好地,也就是说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只要产量有保证,问题就不大;另外还要考虑到农民增收这一块,尤其要推动产业富民。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农业往优的方向、往效益方向去发展。
推动休耕和深翻工作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
马德云首先提到了耕地。他介绍,江苏熟制为一年两熟,传统的种植方式对耕地的损耗较大。
马德云:从原则上来讲就是要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一直是稻麦两熟地区,过去水稻小麦轮作倒茬、每年连作连种,这就造成了地力不够。所以需要通过休耕的方式,推行种地养地相结合,让耕地得到休养生息,生态得到治理修复。
为此,江苏已经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开始了休耕的试点,让耕地能够休养生息。
马德云:去年我们搞了15个试点,今年要增加到20个,大约会占20万亩土地。对于休耕来说,由于冬季小麦效益比较低,劳动强度投入又比较大,翻耕一下进行冬耕晒垡,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整个质量能够提升。同时我们也在晒垡的过程当中培肥,把有机肥加上去,种绿肥,在春季再进行翻压,把绿肥变成有机肥,把地力培好。
进行休耕,农户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为了推动休耕和深翻工作,江苏将对进行休耕作业的农户提供补贴。
马德云:我们对于农户的补贴范围在150~300元。江苏省推广总站有一个补贴方案:除了作业费,如化肥、种子等费用,我们还要让老百姓得到100元的收益,这个主要是为了弥补农户们的经济损失。
积极发展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
说到农户的收益,马德云还告诉记者,除了政策性补贴,江苏农业部门也非常重视积极发展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
马德云:水稻要搞优质品种,因为品种不仅决定了品质,也决定了市场。江苏省将800万亩地用于种植优质水稻,大概占了3400万亩水稻总面积的20%。其实,各个地方的老百姓对于种植优质粮食的积极性很高,直接卖到市场上价格会比卖到粮库高1毛钱,有能力的大户也会选择进一步加工包装、打造自己的品牌、在网上进行销售,这样卖出去的价格就更高了。
马德云表示,发展优质农产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需要。
马德云:首先,以效益为中心是江苏省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现在实现了高产,就要开始追求优质;其次,是美好生活的需要,现在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不仅吃得起好大米,还会有保健方面等更高的需求,这些都需要供给侧这一头发力。除此之外,去年我们还在多元复合经营方面搞了10个试点县,比如稻田养殖,基本上亩均效益都在3000块钱左右。粮食要效益就是要优质化、品牌化,向粮田要效益也就是要尽量提高粮田的产出。
补贴与担保双管齐下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另外,针对农户反映的种粮意愿低的问题,江苏正在探索补贴与担保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断完善补贴政策,让种粮大户收入有保障。
马德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确实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担银合作”,也就是说让担保公司和相应的银行来合作:银行要贷给大家,而担保公司专门负责来做担保。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省级担保公司,专门负责为这些种粮大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马德云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让农民感到种粮的收入能够和打工差不多。只要风调雨顺,江苏就会迎来农业的丰收。
马德云:一般而言,一家的水稻规模为100亩~300亩,如果能有500亩,那就能和在外面打工差不多了。我们江苏本来就是“鱼米之乡”,从种到收,只要老天帮忙,风调雨顺,就会丰收。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