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土壤墒情记录仪应用的基本原则
土壤墒情记录仪应用的基本原则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严峻形势,有效应对农业领域旱灾频发重发,干旱缺水等问题,当前我国农业领域进一步强调了土壤墒情监测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动土壤墒情记录仪等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化设备,不仅可提高土壤墒情监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全面推升土壤墒情检测的效率和服务能力,而且可以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策等提供依据。
土壤墒情记录仪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定点、定期的土壤墒情监测,为当前农业领域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不过要发挥土壤墒情记录仪的重要作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以下的几点基本原则需要遵守。
1、代表性
土壤墒情监测点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决定了土壤墒情记录仪的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因此在部署土壤墒情记录仪之前,首先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可充分考虑区域内主导作物、气候条件、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来合理布局。
2、及时性
土壤墒情监测只有做到了及时、快速、准确,那么才可以实现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保障农作物生长安全,。因此土壤墒情记录仪的使用应该坚持定期采样,快速分析、及时汇总、按时上报。
3、规范性
土壤墒情记录仪只是开展土壤墒情的仪器设备,要实现减灾控害的效果,还需要实现规范化。土壤墒情记录仪的应用,不仅要确保了监测数据可靠、及时,而且还要一次为基础,实现监测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手持叶面积仪在大豆丰产性能研究中..
- 下一篇:种质资源库与人类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