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科技助力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升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8-09-29  阅读

  现在正值收获季,中国各地农民都在为秋收紧张地忙碌着。今年中国秋粮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在6000亿公斤以上。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正有效提升中国粮食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

  目前,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的多个粮食主产省都在抓紧开展秋收工作。东北产粮大省——吉林省的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立春说,科技力量为今年东北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王立春说:“通过开展秸秆存量还田、培肥土壤、高效施肥以及配套病虫害一体化防控等关键技术攻关,(我们)构建了东北中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春玉米、粳稻增效新模式,为东北中部春玉米、粳稻大面积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达到并稳定在6000亿公斤以上。中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全国人均占有量445公斤以上。为了解决13.9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国家新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不断进步。为更好利用科技创新带动粮食生产发展,中国在13个粮食主产省已连续多年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数据显示,这一工程目前已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224项,项目区的水、肥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15%以上,灾害损失降低5%以上,粮食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6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据粮食丰产项目专家组成员、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春喜详细介绍:“我们主要是根据各地方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和经营方式,从光热资源的高效利用、水肥一体化的高效应用,还有绿色防控等各个方面开展技术的研发和大面积的示范应用,取得了小麦、玉米、水稻多项的产量纪录突破,整体上提升了三大作物的粮食科技水平。同时带动和辐射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的提升。”

  专家同时表示,虽然中国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中国粮食生产仍面临产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多重挑战。作为中国著名的农业专家,李春喜教授认为,未来要以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为基本目标,进一步明确粮食丰产高效科技创新的主体方向。

  李春喜说:“我们不仅要从产量方面得到提升,我们还将促进三大作物的品牌建设和优质的提升,要促进粮食主产区高效资源的利用。我们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保的技术,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农业专家李春喜认为,中国的粮食生产有很强的自主性。

  李春喜说:“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方面始终是以我为主,以国际贸易为辅。所以说在应对国际变化时,我们一直是比较主动的。在粮食安全中占主体地位的还是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在三大主粮的生产方面来讲,我们国家可以说在粮食科技方面、粮食生产方面都具有较大自主性。”

  而来自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权威信息也显示,今年中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产量基本稳定,库存充裕,粮食供给是有保障的。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托普服务号微信二维码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2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