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寿光:推动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转变
寿光:推动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转变
近日,寿光市营里镇出口蔬菜生产基地,1号棚内的彩椒已经20多厘米高,叶子绿油油的。这个基地已有148个温室大棚定植了种苗,其余的大棚正在建设中。
据介绍,该基地总占地1万亩,投资3.6亿元,已开工建设6000亩。
营里镇党委副书记陈建君说,蔬菜基地建设方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已与俄罗斯第二大零售商X5超市连锁集团达成协议,产出的蔬菜全部出口俄罗斯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据了解,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是寿光市结合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打造的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共分为品质蔬菜示范区、出口蔬菜生产区、休闲采摘园、植物园四大板块,配套青少年拓展基地、交易服务中心等功能。
羊口镇南宅科村也在建设昌润蔬菜高标准农业园区。“园区是根据长远规划,在充分听取老百姓意见,对土壤水质检测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建设的。”南宅科村党支部书记王培利说。
今年10月,南宅科村的土地整体流转后,成立园区,由寿光农业发展集团、金宏集团、金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寿光市昌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园区规划面积1200亩以上,计划建设新型冬暖式高温大棚110个左右,配套水、电、路、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交易中心等公共设施,总投资9000万元以上。
“园区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面积700亩左右,建设高标准大棚60个,主要用于群众的灾后安置,明年1月初投入使用。二期、三期,将根据实际需要分别于明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寿光农发集团总经理张成生说。
“大棚可以租赁可以购买,也可以先租后买,农发集团可以帮助村民贷款。现在有意向报名的已经有48人,其中最多的一户村民就要承包8个大棚。”王培利说。
据介绍,昌润蔬菜高标准农业园区建成后,将对品种引进、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物资供应、质量管控、产品包装、市场销售实行七统一,采取困难救灾安置生产、联营生产、自营生产三种模式运营。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工人’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力争三年内形成生态型、智慧型、品质型高效农业园区。”张成生说,通过合作引导,让周边群众依靠园区转方式、促增收,把日子过好,让腰包鼓起来。
位于田柳镇的寿光市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共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15个,4000平方米智能温室2座,年底将全部建成投用。该园区是田柳镇和国有企业寿光金投集团联合开发建设的。
“示范园由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运营,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大棚全部配置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农业设备,为菜农提供最优惠的金融政策。”田柳镇副镇长潘乐强说。
“园区与当地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衔接,采取多样化销售渠道,接受订单农业和特色产品种植。对内加强与京东生鲜、华润万家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对外采纳俄罗斯边境贸易、日韩出口等方式,菜农可以安心搞好生产。”田柳镇党委书记王桂芝告诉记者。
“蔬菜大棚种植园区化,将逐步改变寿光以前农户分散种植、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全市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转变,实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张茂海说。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