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多措并举 推动毕节从试验到示范

来源: 多彩贵州网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9-08-26  阅读

  曾经,毕节是石漠化严重、土地破碎、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今天,“恶水穷山”已变成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更是变成了“金山银山”。 8月22日,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毕节,从试验到示范:七十周年脱贫攻坚连战连捷”现场,毕节向大家介绍了过往的经验和今后的打算。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基础。”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集智介绍道。他认为,毕节农村的贫困,主要贫在基础设施短板上,贫在农业产业结构上,贫在玉米种植低效上,“为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毕节全力以赴贯彻落实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决策部署,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张集智说。

  去年以来,毕节市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实现“六个转变”,调减传统低效玉米385万亩,大力发展蔬菜、马铃薯、食用菌、辣椒、刺梨、皂角等12个主导产业,覆盖农户200万人以上。

  抓领导示范。坚持抓“关键少数”,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低效玉米调减。

  抓规模示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在耕作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发展白菜、白萝卜、莲花白、食用菌、香葱等短平快产业100万亩,在地形破碎的坡耕地发展刺梨100万亩、皂角100万亩、茶叶100万亩、改良核桃100万亩,努力实现农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改变农产品“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

  抓管理示范。强化田间管理,把4652名农技人员定点到示范点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将服务结构调整成果与农技人员绩效考核、评先选优、职称评定挂钩,让他们把作品彰显在示范点上,把论文撰写在产业革命的战场上,把科研成效体现在群众增收致富的笑脸上。

  抓效益示范。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小散弱的农户组织起来,向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要效益;着力推动农产品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医院、进农贸市场(超市),市内销售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进毕节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扩大出口市场。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毕节乡村实际,重点在“三个三”上精准发力,到2020年探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000个。

  守好“三条红线”。守好生态红线,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红线,围绕水源涵养、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保持等基本功能区,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大力实施“绿色毕节”行动,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守好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巩固好113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重点围绕500亩以上坝区配套设施建设,用两到三年时间建设高标准农田60万亩以上,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守好村庄建设控制红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认真落实《贵州省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农村建房,严厉打击违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突出“三个治理”。突出垃圾治理,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到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突出污水治理,坚持分散化、生态化、小型化,对人口集中地区接入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对人口分散地区采取建设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处理,逐步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突出厕所治理,全力推进“厕所革命”,今年建设和改造农村厕所20.35万座,明年完成33.14万座,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一个公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有效解决脏、乱、差、少等突出问题。

  抓好“三个关键”。做强主导产业,立足毕节实际,发展蔬菜、马铃薯、食用菌、辣椒、刺梨、皂角等12个主导产业;制定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制度规范,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法治毕节”建设,健全道德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新型三农人才队伍。

  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把毕节“试验区”建成“示范区”。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市累计减少630.9万贫困人口,黔西县、大方县实现了脱贫摘帽,1389个贫困村出列(其中深度贫困村171个),取得显著成效。”8月22日,毕节市副市长李玉平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毕节,从试验到示范:七十周年脱贫攻坚连战连捷”上如是介绍。他同时表示,毕节脱贫攻坚现在还存在“贫困基数相对较大、少数村贫困发生率还比较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施配套还有欠账”等问题和短板。

  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示范区”是一项重要政治使命。“我们将坚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战首要政治责任,坚决补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短板。”李玉平表示,毕节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抓好“三个全覆盖”。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充分学习借鉴“塘约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产业或就业带动、所有村都有合作社、所有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三个全覆盖”,让产业发展成为助推脱贫、稳定脱贫、巩固脱贫的重要支撑。

  抓好“联县帮乡驻村入户”帮扶。毕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委副书记分别联系帮扶3个深度贫困县,市四大班子其他领导同志分别联系帮扶1个贫困乡镇。3个深度贫困县分别落实1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市、县直部门共同对乡镇(含20个极贫乡镇)实行定点包干帮扶。抓实市、县、乡三级部门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全市529个深度贫困村和其他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贫困村,实现部门驻村帮扶全覆盖,并建立好到户工作清单、产业扶贫清单、就业扶贫清单和档案资料清单,落实“一户一清单、一村一方案”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扎实精准。同时,市委、市政府组建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的3个督导组,分别蹲点3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督导工作,及时帮助发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两率一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推动问题解决。

  抓好“五个专项治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谁牵头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扎实抓好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攻坚打法不精准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差距“五个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确保所有问题全面整改、全部销号。

  “五大举措”坚持绿色发展,助力“试验”到“示范”。

  “毕节要实现2020年后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基础在于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在于推动绿色发展。”毕节市副市长谢培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绿色发展是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主题的重要内容,更是“努力建设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核心要义。“毕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动绿色发展。”谢培午表示,毕节试验区要努力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就要着力抓好以下五大措施,推动绿色发展。

  着力构建生态屏障“共同体”。截至2018年底,毕节市完成18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特别是投入资金33.5亿元,对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倒天河水库进行污染治理。森林面积增加到22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13%。累计投资17.21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75058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7376公顷。投入资金61.82亿元实施草海综合整治,腾退保护区内生态用地6万亩。投资49.77亿元的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试点,为筑牢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打造人居环境“新高地”。按照“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的要求,相继启动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治理、120个特色小城镇、6343个村庄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目前,毕节市获中央文明办2018-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城市)提名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通过省级预评估,黔西县、金沙县、威宁县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及时出台《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基础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绿色矿山建设及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等13项攻坚行动。坚决扛起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政治责任,全力推进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提升。

  始终严把产业发展“环保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重点培育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等新兴产业。2018年,全市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装备制造、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27.32亿元,生态循环农业产值实现44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937亿元。

  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链”。出台了《毕节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分规定(试行)》《毕节市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压实了政府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了生态环境部门与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等联动执法联席会议、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效保障绿色发展,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托普云农订阅号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2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