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争时间,抢效率”,植保信息化系统成农业病虫害防治良药
“争时间,抢效率”,植保信息化系统成农业病虫害防治良药
如果问一个农人,在农作物种植中最怕遇到什么情况?干旱、洪涝、病虫害,可能将是大多数人的回答。
植保工作是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工作,以往的植保工作大都是人工完成的,检测效率低不说还有很大的误差。随着农业种植规模化的发展,人工检测方式早已无法满足传统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如今,大数据的应用,为农业害虫预警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等,来实现植保的网络化、可视化和数字化发展,提高农业害虫的防控水平。
一般而言,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具有规模性和突发性,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农作物病虫预警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时间战”。只有做到了快和准,那么才能及时阻止病虫害扩散,减少损失。
为抢占“时间”,国内领先的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商托普云农顺势而为研发出植保信息化系统,让测报员第一时间就能接收到病虫信息,实现监测预警的零距离。
在该信息系统中,采用高精度的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来在线采集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墒情等信息,实现了对农业虫情、病害和环境信息的实时在线获取和保存。
对采集来的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决策等,来实现对病虫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据悉,植保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平台,可以针对于多个地块的病虫害信息情况进行远程在线监测,方便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做好辖区内的虫害防治、防控指导等管理工作。
与虫情相类似,墒情也是农业植保管理中最常见的灾害。由于各省包含众多市县级乡镇地区,用报表很难将全省的墒情形象展示出来。
对此,托普云农研发出图形预警与灾情渲染模块。将灾情按严重程度分为不同颜色,并在省级行政图中以点的形式表示。只要一打开平台的行政区域图,即可直观显示省内各区域的墒情情况如何。
在农林业种植上,虽然预防方法多种多样,但常常因为不科学的做法而收效甚微。
托普云农植保信息化系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省市县乡各级信息采集站无线传输、运程控制和信息数据共享,从而提高农业部门的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