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历年国家政策分析预测未来国家宏观调控
历年国家政策分析预测未来国家宏观调控
棉花产业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在农业方面的重点对象,而今年的严峻形势,使国家更加重视、企业更加依赖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效益。中国作为棉花的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国内的棉花市场对国际的影响举足轻重,同时对国内的民生,企业和国民经济也都影响甚重。而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对棉花的宏观调控政策会相应的不同,但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和推动棉花市场的发展。那么,本文通过对2006-2009年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对后期的棉花政策进行预测。
一、历年政策回顾:棉花市场运行中宏观调整政策始终贯穿其中
1、2006年为了压缩出口,减少贸易顺差,同时引导出口产品由传统的低附加值转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
2、2007年自5月开始,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持续上涨并一举突破15000元整数大关,
3、2008 年我国棉花市场在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双重重压下,上半年“农资涨价猛如虎”,棉价在2008年3月飙升至17000元的高点;下半年棉价便一路下滑,而且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下游需求不景气的程度持续加深,为了减轻危机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冲击,政府加大了棉花救市政策力度。
(1)、为了增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信心,部分缓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生存困境,
(2)、为解决新疆棉花卖难问题,
(3)、
(4)、
(5)、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滑,进口需求回落,而国内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6)、
(7)、
(8)、因为2008年以来棉花的大量收储,使得市场上流通的棉花,尤其是高品级的棉花日益减少,大部分纺织企业“无米下炊”,为满足纺织用棉需要,国家自
二、收储托市 支撑棉价企稳
棉花收储政策是国家调控棉花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调控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棉花市场稳定,保护棉农及涉棉企业的利益,为维护国家农业的安全提供保障。国家根据棉花市场的基本供需状况,通过收储来缓解市场供给过剩的状态。自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4次棉花收储政策,在力度方面也是渐强,尤其是2008年,棉花收储的数量超过了本年度棉花产量的1/3。
08年3月伴随着贝尔斯登被摩根大以2.4亿美元低价被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了华尔街,中国纺织企业在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的状况下生存维艰,国内棉价也从高点一路下滑,为了稳定下滑的棉花市场,支撑阴跌不止的棉花价格,维持棉花企业、纺织企业、棉农的三方利益,国家已经先后四次发布收储公告。
1、2008年8月21日开始收储新疆棉15万吨,标准级(328级)每吨按13400元(指新疆库点)和13600元(指内地库点)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
第一批收储的特点:1)突出支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为支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新疆棉按净重结算,净重结算价格在相应等级棉花公定结算价基础上每吨加400元。2)第一次明确规定收储棉花全为新体制下棉花,此次收储新疆棉,明确规定全部为新体制下的棉花尚属首次。
效果:由于仪器化公检的条码棉数量不多,市场上新体制棉不多,虽然收储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但成交并不活跃,导致收储没有改变棉花市场的弱势。此次收储如扔向平静湖面的一颗小石子,市场所起涟漪很小,棉花期价持续下跌趋势。
2、2008年10月21日国家再次推出新疆棉22万吨的收储计划。
第二批收储的特点:1)成交率高,仅四天22万吨便全部成交。2)收储过程中北疆库点成交价明显高于南疆。
效果:收储价格为12600元/吨,仅略高于市场价格,而且收储的数量较少,对市场影响不大。虽然完成了计划的收储数量,但是棉花市场依旧没有停止下行步伐,棉花价格也一再下探,国家扔向棉花湖面的这颗石子仍旧不大。
3、2008年10月29日国家开始了第三批的国家棉花收储计划,力度再次加强,以12600元/吨的价格收储新疆和内地棉共计100万吨。在如此大收储力度的拉升下,棉价触底反弹,可价格依旧很低。
第三批收储的特点:1)棉花收储数量大幅提高,相当于中储棉公司以往收储量的总和。2)价格相当可观,当前棉花价格为11600元/吨左右,收储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1000元/吨,棉花企业利润相当可观。
效果:收储就是为了减少市场上棉花的流通量,以稳定价格。此次收储以来,据各地企业反映,棉花市场开始企稳,棉花价格触底反弹,但是,因为纺织市场的低迷和远景悲观,棉花价格依旧不高。
4、2008年12月23日第三批棉花收储刚结束,国家接着在24日继续以12600元/吨的价格收储新疆和内地棉150万吨,第四批收储的特点:1)国家首次制定籽棉最低保护价,严格规范交储操作。2)棉花收储数量再次提高,150万吨是史无前例的收储数量。3)价格依旧是12600元/吨,棉花企业利润相当可观。3、收储持续时间长,一直延续到
效果:巨量的收储数量使得市场上流通的棉花,尤其是高品级棉花持续减少,棉花“物以稀为贵”,价格持续上涨企稳。
纵观这几次收储政策的前后,国家纵观棉市大局,从根本的供需面出发,通过收储的实施,减少市场棉花的流通量,稳定了下跌棉花市场价格,同时给下年农户植棉以信心。
三、后续政策预测分析
棉花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和纺织工业原料,棉花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保证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定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明确宏观调控的目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证我国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据5月棉企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5月底国内商业库存90万吨,再加上抛储棉152.3万吨,目前供应量共计242.3万吨;而在2009年9月新棉上市之前还有三个月,若按每月最低70万吨的棉花消费来算,市场还需要210万吨的棉花。通过供需的数据的简单对比,不难看出目前在国家抛储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国内棉花供需处于弱平衡的状况。那么下半年针对国内棉花市场国家又将会采取怎样的调控政策呢?
1、棉花收储、抛储始终是国家的直接调控手段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4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 124.9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93亿美元,同比减幅12.55%,较上月增加3.29亿美元,环比增幅2.70%,增幅减缓。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数据还难以看出棉花下游消费是否真正回暖,再虽然09/10年度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2%,约算产量也将减少12%。可整体下半年的供需还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国家定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棉花收储或抛储来调控国内棉花的供需。
2、或继续棉花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8年棉贱伤农,以致2009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2%,可针对目前全球棉花消费仍难乐观的前景,下半年新棉上市后国家或将继续实施棉花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从而直接稳定植棉农户收益。
3、坚持棉花进出口关税配额和滑准税制度
进口关税配额和滑准税制度是我国棉花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策措施为我国棉花产业链创造更有利于发展的内外环境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因此下半年坚持棉花进出口关税配额和滑准税制度,在调节了进口成本,稳定了棉花生产,维护我国棉花产业链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4、建立部门之间信息联席会议制度
由于棉花产业链长,政府涉棉管理部门多,尽快建立部门之间信息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市场信息资源,真正建立真实、客观和权威的数据信息系统,提高国家科学决策能力,国家或进一步在完善这一方面的制度。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棉花的低迷市场,使棉花期价逆市上扬。尽管这是一个好兆头,但是从长远来看,棉花市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将继续延续弱势震荡。但是我们可以坚信的一点就是:国家政策将始终贯穿棉花市场的整个运行之中。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南昌国家级农业项目达15个
- 下一篇:泰国提高近300种食品农产品农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