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一个基层人大代表关于农田水利的9次建言
一个基层人大代表关于农田水利的9次建言
来源: 网络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1-03-16 阅读次
今年两会,周家贵特别高兴,因为前不久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兴水利。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他,从2004年两会起就开始关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我当了9年代表9次建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你知道,去年10月份我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当时提的意见建议,这次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回应。我开心!骄傲!”这位操着一口湖北普通话的中年汉子和记者聊天时,一会儿盘着一条腿坐在床上,一会儿站起来左手插进裤兜,右手不住地比划。“今年我的建议主要是尽快制订‘农田水利促进法’。”周家贵说。
年年牵挂农田水利
周家贵的身份是湖北省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记者好奇为什么顶着个“纤维素公司董事长”头衔的他长期关注农村水利建设。周家贵笑笑说:“我们那就是一乡镇企业。我是基层代表,本来就该反映民生问题。”
2003年末,周家贵在荆门市调研时发现,荆门当年粮食产量仅33.6亿斤,比往年减少了40%。荆门歉收主要是农田排灌能力的退化造成的。周家贵遂在2004年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大农田排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建议国家将排灌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并健全农村水利服务体系。
2005年两会,周家贵提出了“关于以整治大江大河的决心和力度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2006年两会,周家贵提出“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2007年,周家贵在调研中看到钟祥3.8万口堰塘大多成了盘子堰、碟子堰,原蓄水1.1亿立方米减少到只有0.5亿立方米。同时,国家在水利上的投资普遍实行资金配套,小水利只能打包或挂靠大水利项目,否则小水利难以单独建设。为此,再次提出“关于加大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建议国家安排支农建设投入应侧重于、有助于改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取消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资金。
2008年初,周家贵在钟祥市洋梓镇调研时发现,该镇上游有一个蓄水5亿立方米的大水库,但10年来沟渠不畅通,造成有水不能放,有涝不能排,有旱不能抗。前年遇到大旱,几个村的农民禾苗枯萎,一点火就能烧燃。农民反映:因为缺水,只好把水田改为旱田,但“三旱不如一水”,一亩旱田减少收入300元,种地20亩,一年就减收6000元。为此周家贵提出“关于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2009年,周家贵在沙洋县调研时,发现大牌湾泵站装机容量8个机组,管5个乡镇农田灌溉,前年能保七八个村组放水,去年就放不了水了。原因是在未联产承包时,无论是堰塘、泵站,还是渠道整治、农田灌溉都由村组集体管理。而现在土地包了,资产分了,村组收入没有了,涉及跨乡镇村组和农民田块之间的水利设施无部门协调,经常发生放水争水、用水抢水的纠纷。很多地方出现了在农田里打水井灌溉的现象。一块田挖一口井,雨水年,打20米左右深,干旱年,打50-60米深,有一个村打井达500口,而且一家比一家打得深。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破坏地质生态。最终,调研了10余个县市的周家贵提出“关于巩固农业基础,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建议加大大渠道与毛渠对接的建设投入,实行用水补贴制度,强化小型水利管理主体。
2010年,周家贵在钟祥市中李村调研时发现,因渠系不配套,不少水库有水但放不下去,天旱时,相当部分农田歉收绝收。他遂提出了“关于加大中小型水库渠系配套整治的建议”,建议各级财政要建立水利长效运行机制,加大水利建设补贴,整合水利建设项目。
去年底,周家贵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时,再次建议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纳入国家专项转移支付范围,建立投入机制,加强粮食主产区农村小二型、小三型水库和村的“当家堰”建设,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兴水利,周家贵觉得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表示,今后仍要持续关注包括小型水利在内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代好言,建好议。
建议尽快制订农田水利促进法
今年两会上,周家贵更关注有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他提出应尽快制订“农田水利促进法”,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周家贵代表指出,从2000年开始,国家在水利设施中的投资已经不少于1万亿,但实际作用还不理想。一些地方,尽管大中水库、沟渠确实修好了,但是近水犹解不了近渴,水最终没有流入农民田里去。
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未来10年国家水利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政府花了这么多钱,我们就应该把这笔钱用好!”他认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规模投入,首先应明确投入主体、管理主体及使用维护的主体。制定出台《农田水利促进法》就是旨在利用法律规范管理好资金投入,并以此动员和集中方方面面的力量,在规范的行为下把这笔巨大的投资用好,避免出现资金投放之后成效不显的结果。
“除此之外,我还建议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实行归口部门、归口管理、归口投入、归口监督,以确保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能真正用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解决当前大中型水库、大沟渠有人管,农田的支渠毛渠无人管的现状。”
周家贵告诉记者,如果水利、国土、财政、农业等若干部门各干各的,整理土地的整理土地,修沟渠的修沟渠,最终都不能形成一盘棋。这样最终结果是,兴建再多项目也只是有头无尾,投了不少钱,但水还是流不到农民田里去,造成近水亦难解近渴的局面。因此,周家贵代表认为,必须要形成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建立专职部门对小沟渠进行管理和维护。
“我当了9年代表9次建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你知道,去年10月份我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当时提的意见建议,这次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回应。我开心!骄傲!”这位操着一口湖北普通话的中年汉子和记者聊天时,一会儿盘着一条腿坐在床上,一会儿站起来左手插进裤兜,右手不住地比划。“今年我的建议主要是尽快制订‘农田水利促进法’。”周家贵说。
年年牵挂农田水利
周家贵的身份是湖北省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记者好奇为什么顶着个“纤维素公司董事长”头衔的他长期关注农村水利建设。周家贵笑笑说:“我们那就是一乡镇企业。我是基层代表,本来就该反映民生问题。”
2003年末,周家贵在荆门市调研时发现,荆门当年粮食产量仅33.6亿斤,比往年减少了40%。荆门歉收主要是农田排灌能力的退化造成的。周家贵遂在2004年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大农田排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建议国家将排灌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并健全农村水利服务体系。
2005年两会,周家贵提出了“关于以整治大江大河的决心和力度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2006年两会,周家贵提出“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2007年,周家贵在调研中看到钟祥3.8万口堰塘大多成了盘子堰、碟子堰,原蓄水1.1亿立方米减少到只有0.5亿立方米。同时,国家在水利上的投资普遍实行资金配套,小水利只能打包或挂靠大水利项目,否则小水利难以单独建设。为此,再次提出“关于加大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建议国家安排支农建设投入应侧重于、有助于改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取消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资金。
2008年初,周家贵在钟祥市洋梓镇调研时发现,该镇上游有一个蓄水5亿立方米的大水库,但10年来沟渠不畅通,造成有水不能放,有涝不能排,有旱不能抗。前年遇到大旱,几个村的农民禾苗枯萎,一点火就能烧燃。农民反映:因为缺水,只好把水田改为旱田,但“三旱不如一水”,一亩旱田减少收入300元,种地20亩,一年就减收6000元。为此周家贵提出“关于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2009年,周家贵在沙洋县调研时,发现大牌湾泵站装机容量8个机组,管5个乡镇农田灌溉,前年能保七八个村组放水,去年就放不了水了。原因是在未联产承包时,无论是堰塘、泵站,还是渠道整治、农田灌溉都由村组集体管理。而现在土地包了,资产分了,村组收入没有了,涉及跨乡镇村组和农民田块之间的水利设施无部门协调,经常发生放水争水、用水抢水的纠纷。很多地方出现了在农田里打水井灌溉的现象。一块田挖一口井,雨水年,打20米左右深,干旱年,打50-60米深,有一个村打井达500口,而且一家比一家打得深。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破坏地质生态。最终,调研了10余个县市的周家贵提出“关于巩固农业基础,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建议加大大渠道与毛渠对接的建设投入,实行用水补贴制度,强化小型水利管理主体。
2010年,周家贵在钟祥市中李村调研时发现,因渠系不配套,不少水库有水但放不下去,天旱时,相当部分农田歉收绝收。他遂提出了“关于加大中小型水库渠系配套整治的建议”,建议各级财政要建立水利长效运行机制,加大水利建设补贴,整合水利建设项目。
去年底,周家贵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时,再次建议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纳入国家专项转移支付范围,建立投入机制,加强粮食主产区农村小二型、小三型水库和村的“当家堰”建设,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兴水利,周家贵觉得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表示,今后仍要持续关注包括小型水利在内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代好言,建好议。
建议尽快制订农田水利促进法
今年两会上,周家贵更关注有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他提出应尽快制订“农田水利促进法”,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周家贵代表指出,从2000年开始,国家在水利设施中的投资已经不少于1万亿,但实际作用还不理想。一些地方,尽管大中水库、沟渠确实修好了,但是近水犹解不了近渴,水最终没有流入农民田里去。
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未来10年国家水利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政府花了这么多钱,我们就应该把这笔钱用好!”他认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规模投入,首先应明确投入主体、管理主体及使用维护的主体。制定出台《农田水利促进法》就是旨在利用法律规范管理好资金投入,并以此动员和集中方方面面的力量,在规范的行为下把这笔巨大的投资用好,避免出现资金投放之后成效不显的结果。
“除此之外,我还建议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实行归口部门、归口管理、归口投入、归口监督,以确保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能真正用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解决当前大中型水库、大沟渠有人管,农田的支渠毛渠无人管的现状。”
周家贵告诉记者,如果水利、国土、财政、农业等若干部门各干各的,整理土地的整理土地,修沟渠的修沟渠,最终都不能形成一盘棋。这样最终结果是,兴建再多项目也只是有头无尾,投了不少钱,但水还是流不到农民田里去,造成近水亦难解近渴的局面。因此,周家贵代表认为,必须要形成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建立专职部门对小沟渠进行管理和维护。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关于编报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中..
- 下一篇:节水农业引导未来农业发展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