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十一五”中央投资1027.7亿元
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速 “十一五”中央投资1027.7亿元
来源: 网络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1-03-30 阅读次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水利发展的高潮期。水利部部长陈雷28日介绍,过去五年,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政策扶持体系,“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中央投入达到1027.7亿元。
陈雷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时期,我国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新建灌区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完成中部4省139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排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6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43.2亿个,启动实施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农田水利建设在抗旱减灾方面成效显著。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国先后战胜了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冬麦区大旱、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等严重旱灾,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70亿斤,解决了2628万人、1933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截至目前,全国以县为单位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维修基金和水质检测中心等三项良性运行机制取得实效,大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7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5.2万个。
陈雷同时表示,尽管“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巨大跨越,但目前我国农村水利还面临五大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国还有一半以上耕地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二是管理较为薄弱,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亟待加强;三是农业用水方式粗放,单方水粮食产出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四是稳定增长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取消“两工”以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人数由过去每年127亿个工日降至30亿个工日,现有投资规模难以弥补资金缺口,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相对滞后,县级及以下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尚未完全兑现。
陈雷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时期,我国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新建灌区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完成中部4省139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排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6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43.2亿个,启动实施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农田水利建设在抗旱减灾方面成效显著。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国先后战胜了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冬麦区大旱、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等严重旱灾,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70亿斤,解决了2628万人、1933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截至目前,全国以县为单位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维修基金和水质检测中心等三项良性运行机制取得实效,大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7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5.2万个。
陈雷同时表示,尽管“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巨大跨越,但目前我国农村水利还面临五大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国还有一半以上耕地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二是管理较为薄弱,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亟待加强;三是农业用水方式粗放,单方水粮食产出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四是稳定增长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取消“两工”以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人数由过去每年127亿个工日降至30亿个工日,现有投资规模难以弥补资金缺口,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相对滞后,县级及以下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尚未完全兑现。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