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黄曲霉毒素M1防不胜防且检测复杂
黄曲霉毒素M1防不胜防且检测复杂
蒙牛的“黄曲霉毒素”事件是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素M1实测值为1.2μg/kg(微克/千克),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
黄曲霉毒素M1可能会存在与动物的器官和组织(肝脏或者肾脏)中,也可能存在与动物的乳汁中,比如牛奶。它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动物,比如奶牛,吃了含有过量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很多饲料都有可能长黄曲霉(其次级代谢产物有黄曲霉毒素B1),奶牛吃后,经体内的代谢,及产生黄曲霉毒素M1。
由于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多来自于谷物(如玉米,大米,小麦,高粱等),坚果(花生,杏仁,葵瓜子仁等)中的霉变成分,而现在大多奶牛饲养厂商一般都用谷物等来制作饲料,牛吃了带有黄曲霉毒素B1 的饲料一部分蓄存于动物的可食部位,如肝、肾、血液、肌肉和蛋中,另一部分则存在动物分泌的乳汁和尿液中,最后随乳汁和尿液排出体外。
所以只有吃了带毒素的饲料才能产生带毒素的奶。虽然在谷物的生长、饲料加工、贮存、运输及饲喂过程中,霉菌都可能在其中生长并产生霉菌毒素。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麦角生物碱6大类。黄曲霉毒素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容易产生。 许多农作物都能被黄曲霉污染,最主要是花生,其次还有玉米、大麦、小麦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世界每年谷物产量的25%受到霉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国内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全国各地的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的现象很普遍,各种饲料的黄曲霉毒素检出率都高达70%以上,甚至部分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检出率达到了100%。
另外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颇为复杂,且成本过高。根据国家标准GB 5413.3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规定,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为色谱法、荧光法及酶联免疫法。这些检测方法所用仪器都较高端,检测方法成本高,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济南食品药品检验所成立
- 下一篇:欧美债务危:国内仪器行业并购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