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西南稻区一季中籼稻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来源: 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07-06-22  阅读
西南一季中籼稻区地域跨度大,气象条件差异显著。目前,除四川盆地尚有部分稻田因旱等雨迟栽外,稻区内大部分田块已先后进入本田管理阶段。本阶段既是促进分蘖获取足够有效穗的关键时间,也是为后期的壮秆大穗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只要技术措施对路,完全可以弥补前期不利影响。因此,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时看苗,分类指导,切实加强中期管理。

  一、加强正季移栽稻田管理

  当前,除及时完成正常的田间管理作业(如查苗补缺、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化学除草)外,还应根据今年的特殊情况,重点加强病虫草害的防除和晒田控苗两大技术:一是病虫害防治。受暖冬和持续干旱高温天气影响,螟虫越冬基数大,发生面积广;叶瘟开始较大面积出现。因此,预计今年属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各地植保部门应加强调查和测报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相关媒体,把病虫情报、药剂选择、施药时期、剂量、方法等传播到千家万户,对症适时用药,减少病虫灾害损失。二是晒田控苗。在四川盆地,遭受持续干旱的农民具有强烈的“惜水”思想,只要有水则必然把田块灌足;在云南,由于连续低温阴雨,前期的秧苗素质较弱,栽入本田后分蘖发生缓慢。各地应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将晒田的时间选准,程度到位,既实现节水,更夺取水稻高产。

  二、四川盆地干旱区的当务之急是作好“保苗”工作

  在等雨迟栽的地区和栽后就缺水的田块,只有保住了苗,才能保住希望。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扩源。依靠人工降水、开采地下水等各种手段,尽全力保住秧田的秧苗。对于已经移栽的田块,尽一切努力补一次水,防止干旱死苗,同时可以采取覆盖保墒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田面蒸发。二是防止苗床老秧。在苗床大力推广“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苗的技术,实现化控防老苗;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水育秧的秧田采用抽苗移栽等办法,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苗床载苗量。三是推广节水栽培技术,确保早栽满栽。相对早栽,既是减灾措施、更是增产措施。然而水稻必须在田面有水、最低限度是土壤达到饱和状态才能移(抛)栽。只有全面推广节水栽培技术才能既实现相对早栽,又实现满栽。主要节水栽培措施包括匀水、撵水栽秧,杜绝栽后“洗手干”死苗;撬窝移栽,免耕打孔旱栽水管;栽后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在高寒山区还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科学管理迟栽水稻

  迟栽水稻减灾栽培的技术关键:一是移栽时适度增加用秧量和密度,如秧苗太高,可去掉部分叶尖。二是肥料施用强调重底早追,在6月5日后才移栽的水稻提倡“底肥一道清”。三是孕穗阶段重点防治螟虫,减少“白穗”损失。如果秧苗在秧田已开始拔节,可在移栽成活后,在离地35~40cm处割掉幼穗,早蓄再生苗并加强管理,以夺再生稻的丰产(亩产350公斤以上)。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