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ACOS)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ACOS)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的建设目标
在全球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GCOS)和中国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CCOS)框架下,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在充分考虑西北地区天气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需求前提下.针对目前气候观测系统的缺陷,以西北地区现有气候观测系统为基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统一整合各相关部门的观测站网,通过增加必要的地基观测站,增加反映,大圈层变化过程的观测项目,并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大力发展空基探测和天基监测、最终建成一个综合的、三维无空间探测缝隙的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
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的建设原则
1 地基观测站网空间布局原则
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观测站网空间布局要均衡考虑气候影响区、下垫面类型、地理环境、气候类型和人类活动程度等诸多因素。首先,西北地区为西风带( 西北地区中、西部,包括新疆、柴达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中、西段)、东亚季风(西北地区东部,包括陕西、宁夏、甘肃河西走廊东段以东、青海东部)和高原季风(青海省及祁连山区)大气候影响区;其次,区域内农田、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绿洲、冰川、雪盖等多种下垫面共存;第三,区域内包含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丘陵山区和河套农牧区等多种地理环境;第四,存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 种气候类型;第五,按照人类活动程度分类,则有无人类活动区、人类活动轻微区和人类活动显著区。因此,站网布设要体现以上几方面因素的代表性。
2 地基观测站网层次划分原则
观测站网划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代表站:在天气和气候空间高分辨网格上增加气象站!进行天气气候加密观测;
第二层,重点站:在典型生态类型区!建立生态气候试验站;
第三层,关键站:在大气候系统影响区建立陆面过程综合试验基地以及全球大气本底站和区域大气本底站;
建设移动综合观测平台作为地基观测系统的有效补充。
3 依据探测高度,分类设立
地基观测:传感器在地球表面的!即地基观测站网;
空基探测:传感器在地球表面以上、中层大气及以下,以飞机探测为主;
天基监测:传感器在中层大气之外,即卫星遥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对地表和大气特征及其规律进行反演。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气候观测系统的多学科应用性和社会..
- 下一篇:广州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