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气候观测系统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2-10-27  阅读

    1992年,国际上成立了GCOS联合科学技术委员会(JSTC),其作用主要是制定GCOS的整体概念和范畴,为GCOS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苏纪兰院士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秀骥院士先后担任JSTC委员,并在我国积极推动与GCOS有关的工作。我国于1997年由13个部委共同成立了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由中国气象局温克刚局长担任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倪允琪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GCOS专家组开展了包括观测内容、时空尺度、精度等优化中国气候观测系统研究以及气候观测资料库的研究,并着手进行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计划的编写。近几年来,由于对气候变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上升,在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UNFCCC)以及WMO和UNEP联合支持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推动下,国际上加紧了GCOS行动计划的制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倪允琪教授和张人禾研究员相继担任GCOS科学指导委员会(原JSTC)委员,代表中国直接参与了国际GCOS行动计划的制定。
    2002年,中国召开了中国气候大会,会上通过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计划,并成立了新一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担任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在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徐祥德研究员为负责人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编写组,先后有30多个单位的80余名科学家和业务人员参加了编写工作。中国气候观测系统以我国有关部门管理的与气候系统相关的大气、海洋、水文、生态、陆地、环境观测系统为基础,编写组历时数年设计了一个高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由众多部门参与的、与国际GCOS接轨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并完成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人工气候室   DSX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