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内蒙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现强农富农
内蒙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现强农富农
“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安谷则昌,绝谷则危”。自古以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为做好粮食生产这篇大文章,内蒙古,从未懈怠。
2012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丰”,农业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盘点成就,令人兴奋:全区粮食产量首次迈上500亿斤台阶,达到505.7亿斤!
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2000斤大关!
全区粮食单产首次达到600斤以上!粮食总产量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强!更让人欣喜的是,依靠科技,挖掘单产潜力,我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产量首次超过了400亿斤。
从“返销粮”到“外调粮”,再到成为全国6个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依靠面积和单产共同拉动,到主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转变,内蒙古的粮食增产方式更加科学。
可以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高产创建等农业科技项目可谓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贾跃峰认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得益于我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得益于优势作物面积扩大,得益于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更得益于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提高。
稳粮增产的政策优势: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高涨,为粮食连续大幅增产激活了原动力,也为粮食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为粮食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10个一号文件,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地位,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农惠农政策产生的累加放大效应,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人们欣喜的看到,10年来,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不能忘记,2002年以来我区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累计补贴达到325.6亿元,户均受益上万元。
不能忘记,2004年,全区取消牧业税、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区累计共减免牧业税、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27.12亿元,农牧民人均减负200元。
自2007年开始在我区实施的农业保险,6年累计发放理赔资金47.5亿元。保费补贴品种由最初的4个,扩展到目前的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7个险种。
自治区农牧业厅总农艺师高常胜表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到了空前的政治高度,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和形成了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制度和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2年,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出台,使粮食价格多年来呈稳定上升趋势,作为我区最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价格10年上涨了85.5%。
随着国家惠农惠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自治区“三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牧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稳粮增产的根本出路:不断改善农田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通过调整结构和创新经营方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针对我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农作物生育期较短、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实际情况,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极大地改善了我区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
通过连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4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节水增粮行动,增强了粮食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
贾跃峰表示,不断改善粮食生产基础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我区粮食连续大幅增产的根本出路。而发展高效种植业,则必须大力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依靠科技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单产。
2007年,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思路,我区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大豆等优质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增加粮饲兼用和饲用作物种植面积,加快农作物良种推广步伐,实现种植业结构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0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43%以上,特别是高效节水农业面积已达到1192万亩,对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今年,我区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高产高效优势作物比重9年增加20个百分点。特别是玉米种植面积较2003年增加了1868万亩,玉米产量9年翻了一番,种植范围向北扩了50公里左右。
稳粮增产的科技优势:以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和标准园建设为示范,发展高产高效作物和标准化生产,走科技化、规模化路子,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为粮食生产大幅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2008年开始,内蒙古开始在12个盟市组织实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以示范片建设为核心,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载体,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实施面积逐年扩大。
以高产创建工作为纽带,我区重点推广的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等高效栽培技术,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为各级农业部门重农抓粮的典范和重要抓手。
5年来国家共投入资金16367万元,共建设高产创建示范片927片,覆盖了所有的农业县和重点乡镇,辐射带动全区粮油糖均衡增产累计达到57.61亿斤。
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累计推广700万亩以上,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累计推广100万亩以上。今年预计带动全区粮食增产20亿斤以上。
贾跃峰认为,只有加大科技推广创新力度,持续增加农业投入,才能逐步扭转“靠天吃饭”的格局,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粮食生产稳步推进。
事实证明,科技进步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
2007年以来的5年,全区927片高产创建示范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粮食平均亩产达620多斤,单产增长贡献率达到80%以上。
以玉米为例,到2015年,全区玉米播种面积将达到4500万亩以上,玉米总产到190亿公斤;玉米加工率达到5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90亿元。到2020年,玉米总产到225亿公斤,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
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内蒙古丰收粮满仓、人勤腰包鼓。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11元,增长14.6%,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充分发挥传感器在设施农业中的作用
- 下一篇:台风天兔袭击台湾 农业损失超千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