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因地适宜 科学耕种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3-11-08  阅读

  近日,农业部批准审定77个园区为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至此,算上首批70余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字号”示范基地的数量已超过150个。

  翻开这份名单,不难发现其中一部分以先进生产力取胜的“国字号”示范基地,凭借强大的前期投入,拥有进口农用机械、特色农产品技术和庞大的种养规模,它们的“硬件”甚至已赶超部分发达国家。当然,名单中也不乏依靠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硬件”相对不硬的情势下,通过调整完善生产关系,调动农户种养积极性而崛起的“黑马”。从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局角度看,这些“黑马”的成绩更让人钦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应对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等挑战,也要避免陷入脱离国情省情区情,过分追求高投入、大规模、高技术的怪圈。

  显然,以新“四化”为标志的新体系,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软硬件任何一方,尤其是软件的重要作用。而促进软硬件协调发展应从自身实际出发,软硬兼施,科学制订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点面、市场机制和行政效力等各方关系,真正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新政策。

  既注重物质装备、生产能力等硬件上的不断强化,又要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积极培育种养专业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农业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调整完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同时,不能忽视市场机制和行政推动的关系。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三农”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做到引导而不强迫、支持而不包办,切实在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指导上做好服务和保障,特别是在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业与加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上打开思路。

  最后,要协调好自身发展和示范扩散的关系。在不断提升自身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的同时,继续通过窗口示范、技术服务、场县共建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辐射引导示范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进一步扩大“农业国家队”的社会影响。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