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南方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防治
南方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防治
南方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防治
霜霉病是南方葡萄产区五大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南方推广大棚促成栽培及避雨栽培在揭模期后是葡萄霜霉病害及易浸染之时,侵害葡萄轻则削弱树势,影响果实品质,重则提早落叶,影响花芽分化,直接造成来年产量降低,是广大果农不可忽视的一大病害。
1 病害症状
被害叶片开始为半透明油渍状病斑,淡黄至红褐色。发病4---5天后,病斑部位反面形成密集白色似霜物;继后叶片失水焦枯早落,新梢侵害后上端肥厚弯曲、白色最后变褐色枯死;幼嫩果浸染后果色变灰色,表面布满霜霉。
2 发生规律
霜霉病病原菌属藻菌纲,鞭毛菌亚门、霜霉目,霜霉科,单轴霜霉属。是专性寄生菌,在被寄生的葡萄组织细胞间繁殖。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以病叶为主)中越冬,生命可维持1-2年,翌年春季卵孢子在1-2月内陆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再以游动孢子经风雨冲溅传至近地面叶片上进行初浸染,游动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可以从气孔、皮孔入浸寄主,然后菌丝在细胞间发展,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随后迅速自气孔伸出胞囊梗,其上着生的孢子囊很容易自梗上脱落,随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对叶片及其它幼嫩组织进行再次侵染,秋末病菌在病叶及其它病组织内经过藏卵器与雄精器的配合,形成卵孢子过冬。
气候条件对病害流行影响很大,冷冻、潮湿的气候有利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3-25-33℃,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要求为5-10-15-27℃,另外也要有游离水分存在。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7-29℃,孢子囊形成的气候条件是相对湿度95-100%。病原菌浸染的湿度要求为相对湿度70-80%以上,在适宜温湿度下,潜伏期4-7天,但因品种抗性不同而异,抗病品种可长20天。
3 发病条件
3.1 气候 霜霉病属冷凉高湿型病害,春秋季少风,多雾多露多云多雨天气,有利霜霉病发生,降雨是引起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2 管理 果园积水,植株过密,棚架过低,枝叶过挤,通风透光不良,葡萄园发病重。
3.3 品种 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不同,一般欧美种强于欧亚种,研究证明,感病类型叶片气孔密而大,抗病类型叶片气孔稀而少,且气孔周围有白色的堆积物。
4 防治
主要以防为主,从栽培管理和药剂两方面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4.1 冬季做好清园工作,杀灭越冬病菌。清扫落叶,修剪病枝,集中烧毁;全园深翻,使表土中病菌埋入土中;结合冬季整枝,全园喷洒铲除剂(波美3-5度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绒球期,全园再次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能有效的减少初浸染。
4.2 调整果园小气候增加通风透光减少湿度。具体措施如适当放宽行株距,行向与风向平行,棚架不要过低,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石灰,增强植株抗病力,枝叶不要过密,葡萄支架下部铁丝上调,并适当排灌。
4.3 药剂防治
在南方避雨棚葡萄园内,在揭膜期前一天,喷1:0.7:200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每隔10天一次,连续3次,能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在病发初期可用20%甲霜灵或40%甲霜铜400-600倍液或40%乙磷铝200-300倍液或50%可湿性福美磷400-500倍液。
4.4 在病害流行地区可选育或种植较抗病的品种。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下一篇:秋季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