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虫情测报灯对稻飞虱的测报详情
虫情测报灯对稻飞虱的测报详情
稻飞虱近年来逐渐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害虫,其危害逐渐的加重,进入90年代以来,稻飞虱大发生的频率增加到了86%,随着害虫的综合治理技术的推广普及,噻嗪酮、吡虫啉、啶虫脒等高效、长效药剂的大面积应用,稻飞虱为害得到较好控制。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初始虫源由南方稻区迁飞而来,稻飞虱监测采取以田间调查为基础,虫情测报灯诱观测、高山捕虫网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监测稻飞虱发生情况。
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其发生具有暴发性,危害具有隐蔽性,防治又较为困难。由于多年来推广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推广普及噻嗪酮、吡虫啉、啶虫脒等高效、长效药剂,稻飞虱防治水平总体上较高,虽然稻飞虱重发频率高,但常年损失都控制在600t以下,但受品种、栽培制度、气候、食物条件及稻飞虱致害力变化等因素影响,稻飞虱发生及为害有加重的趋势。因此,稻飞虱综合防治,应采用“推广抗(耐)品种,实施健身栽培,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技术,抓住关键时期,主治主害代低龄若虫,保护利用天地”的综防策略。
利用虫情测报灯的诱集,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的防治策略,如果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防治对策。近年来,专业植保机防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效果好,在稻飞虱应急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扫微信,我们相见恨晚;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