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2008年夏季蝗虫发生概况及秋季蝗虫发生趋势预报
2008年夏季蝗虫发生概况及秋季蝗虫发生趋势预报
一、夏季蝗虫发生概况
(一)东亚飞蝗
环渤海湾沿海、华北湖库和沿黄蝗区河南和山东段中等发生(3级),其中华北湖库和环渤海湾沿海蝗区高密度蝗蝻点片比上年有所增加,其它蝗区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296万亩,比上年减少44万亩。主要发生特点:一是主要蝗区发生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环渤海湾沿海、华北湖库和沿黄蝗区河南和山东段发生面积992万亩,与近三年均值986万亩基本持平,其他蝗区发生面积304万亩,比上年减少50万亩。二是高密度群居型蝗蝻出现早、点片多、密度高。河北安新5月下旬即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比常年早15天左右;蝗蝻密度每平方米10头以上的面积达17.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天津大港出现了6万亩每平方米5000头以上的高密度蝗蝻群,其他蝗区高密度点片数量也比上年有所增加。三是大部蝗区蝗蝻出土历期长、发育不整齐。受春季温度波动较大、降水偏多影响,各主要蝗区蝗蝻出土历期均在一个月以上,发育进度极不整齐。
(二)亚洲飞蝗
亚洲飞蝗在新疆阿勒泰、伊犁州直、塔城和博州等农区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为94.1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7%,其中农田和农牧交错带发生面积分别为25.74万亩和68.44万亩。蝗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0.5-2头,较常年偏低,但在伊犁农牧交错地带出现每平方米100头以上的高密度蝗蝻点片。主要发生特点:受早春温度偏高、4月中下旬持续低温影响,蝗蝻出土始期较上年有所提前,发育极不整齐,历期明显拉长。
(三)西藏飞蝗
西藏飞蝗在四川甘孜、阿坝,西藏昌都、拉萨,青海玉树等地区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77.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6.7%。蝗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0.5-3头。四川理塘、德格、石渠,青海玉树等地区发现每平方米100头以上的高密度蝗蝻点片。主要发生特点:一是蝗蝻发育缓慢,生育期拉长。至7月上旬,四川各蝗区仍以3-4龄蝗蝻为主,比常年晚15-20天。二是高密度蝗蝻点片呈扩散趋势。四川石渠县,甘孜县,德格县汪布顶乡、理塘县喇嘛垭乡、藏坝乡、雄坝乡,青海玉树县巴塘乡等地均发现高密度蝗蝻点片。
(四)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
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中等发生(3级),其中内蒙古和黑龙江中西部、新疆和河北北部等局部地区偏重发生(4级),截至7月10日,累计发生面积4260多万亩次。发生种类主要为宽翅曲背蝗、亚洲小车蝗、毛足棒角蝗、意大利蝗。蝗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20-50头,内蒙古多伦、卓资、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黑龙江孙吴,新疆温泉、清河和吉木乃等县发现每平方米300头以上的高密度蝗蝻。主要发生特点:越冬基数高,降雨偏多,蝗卵成活率高且孵化整齐,农田与草场镶嵌,防治难度增加,农田迁入量大,危害严重。
二、秋季蝗虫发生趋势预测
(一)东亚飞蝗
根据各蝗区夏残蝗基数调查及华南蝗区当前飞蝗发生情况,结合蝗区生态环境及夏秋季气象条件等因子综合分析,预测秋蝗总体偏轻发生(2级),其中环渤海湾沿海、华北湖库、沿黄蝗区河南和山东段中等发生(3级),河北沧州、保定,河南濮阳、郑州,天津大港等蝗区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预计全国发生面积1030万亩,比上年减少100万亩,需防治面积65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蝗蝻出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龄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
东亚飞蝗秋蝗发生趋势预测表
省份 |
发生程度 (级) |
发生 面积 (万亩) |
需防治面积 (万亩) |
蝗蝻出土 盛期 (月/日) |
三龄高峰期 (月/日) |
主要发生区 |
山东 |
2(3) |
270 |
230 |
7/下 |
8/中 |
东营、滨州、菏泽、济宁 |
河北 |
3 |
233.4 |
144 |
8/上 |
8/中-下 |
沧州、保定、唐山 |
河南 |
2(3) |
220 |
110 |
7/下 |
8/中 |
新乡、郑州、濮阳 |
天津 |
3 |
60 |
50 |
8/上 |
8/下 |
大岗、静海、西青 |
陕西 |
2 |
83.4 |
48.3 |
7/下-8/上 |
8/中-下 |
韩城、大茘 |
山西 |
2 |
38 |
21 |
8/上 |
8/下 |
永济、临猗 |
江苏 |
2 |
35 |
10 |
7/中-下 |
8/上-中 |
|
安徽 |
2 |
30 |
10 |
7/中 |
8/上 |
|
辽宁 |
1 |
10 |
10 |
8/上 |
8/下 |
|
海南 |
2 |
45 |
20 |
7/下 |
8/中 |
乐东、东方 |
广西 |
1 |
5 |
2 |
8/上 |
8/下 |
|
合计 |
2(3) |
1029.8 |
655.3 |
7/下-8/上 |
8/中-下 |
环渤海湾、华北湖库、黄河下游滩区 |
预测主要依据:
1、夏残蝗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据冀、鲁、豫、晋、陕、津、皖、苏、辽等9省(市)统计,夏残蝗面积86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天津比上年增加39%,山西、辽宁和安徽分别比上年减少44%、54%和30%,其他各主要蝗区与上年基本持平。
2、夏残蝗密度略高于上年
夏残蝗密度比上年稍高,但低于近几年均值。据统计,夏残蝗密度每公顷90-150头的面积405.7万亩,比上年减少20%;每公顷150-450头的面积280.9万亩,每公顷450 -1500头的面积144.9万亩,每公顷1500头以上的面积28.21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4.7%、17.6%和9.2%。天津大港、河北黄骅和河南濮阳等地出现每公顷5000头以上的高密度残蝗点片,为近几年最高值。
3、气象条件对秋蝗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盛夏各主要蝗区气温比常年同期略偏低,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特别是华北东部、黄淮东部和辽宁南部降雨量将比常年同期偏多2-5成,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黄淮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强降雨过程,如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长时间强降雨将对主要蝗区蝗卵孵化出土、蝗蝻发育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二)亚洲飞蝗
随着草原和农牧交错地带食物缺乏, 蝗虫将陆续迁入农田危害,农田蝗虫的发生面积和程度将有所增加,预计全年发生面积近140万亩。新疆阿勒泰、塔城、博州和伊犁等边境地区的境外虫源迁入危害风险仍然存在。
(三)西藏飞蝗
西藏飞蝗发生区域地理环境复杂,防治难度大,残存虫量较大,导致秋季扩散为害虫源基数大。预计在金沙江、雅鲁赞布江、大渡河等河谷地区偏轻发生(2级),四川石渠、甘孜、理塘和德格,西藏扎囊、江孜、林芝、南木林、尼木等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全年发生面积130万亩。
(四)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
预计秋季土蝗仍将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中西部、新疆和河北北部偏重发生(4级),主要种群为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皱膝蝗等,防治适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发生面积将达到6700万亩次.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2008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
- 下一篇:7月葡萄管理抓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