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广汉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建设打开电脑 农户便知土壤干湿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5-09-21  阅读
土壤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通俗地讲,就是土壤中的含水量。不同的农作物都有各自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含水量超标或者太少都会造成作物减产,因此土壤墒情对农作物的种植至关重要。”

据了解,广汉从2010年开始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以实现对土壤墒情的长时间连续监测。广汉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安装在农田里的远程监测设备,能自动分段采集0-80cm深度的土壤墒情实时数据,包括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此外,设备还能自动采集实时的气象数据,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强度、降雨量等。

这些数据能被农业局的监控中心自动接收并存储到数据库中,每隔一小时就更新一次,如果土壤水分超过预先设定的限值,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提醒农业部门和农户进行处理。

目前该市已在连山镇建成远程墒情综合控制点1个,在和兴、金鱼、西高、松林等乡镇建成土壤墒情一般控制点4个,覆盖农田面积30万亩。

“除了固定的监测点,我们每半月还用便携式土壤墒情检测仪进行移动监测,与定点监测互相补充。”陈道全介绍,依靠监测系统,农业部门可及时发现干旱、水涝等问题,再由土肥专家结合肥料、生态等数据,就能提出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建议。

据介绍,广汉市向监测范围内的种植大户们免费开放系统数据。大户们可以通过申请系统账号密码,或向系统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获得农田土壤墒情实时数。此外,农业部门还会定期将统计数据分析汇总,制作成报告发送到农户手中。目前,广汉市已有30多户种粮大户获得使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权限。

黄明水是最早使用这套系统的种粮大户之一。他告诉记者,以往判断和预测土壤含水量只能靠“看天挖地”:在查看含水量时,要么挖开土地用手去感知土壤的湿度,要么就观察农作物的根系生长情况,而在预测是否需要浇水时,也需要参考近期天气预报。”但不论是‘看天’还是‘挖地’,都没有监测土壤墒情来的准确。”

“比如今年小麦种植期间,我们参考土壤墒情数据对部分麦田实施了两次灌田。”黄明水回忆,往年种植小麦一般只灌一次田,但今年降雨量偏少,一次灌田后经监测土壤含水量仍低于适宜小麦生长的区间,“如果水分不够,小麦颗粒将不饱满。”于是又再次进行了灌田。

因此,在今年较为干旱的气象条件下,合作社仍然实现小麦亩产近500公斤,与去年持平,避免了因气候原因减产。

数据显示,通过利用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广汉粮食产量逐年递增。2014年,广汉水稻最高亩产801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52公斤,列全省第一;油菜最高亩产达314.8公斤,创我省油菜单产纪录。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