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土壤修复切忌饮鸩止渴
土壤修复切忌饮鸩止渴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5-11-12 阅读次
关于土壤修复,全国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统一标准。在土壤修复工作开展较好的北京、江浙等地,遵循的是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出台的相关标准。在修复工作至关重要的监管、评价标准上,绝大多数地区还是一片空白。
与此同时,门槛不清晰导致竞争混乱,滥竽充数者众多。土壤修复专业性很强,难度也很大,目前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大多是由工程土建、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等企业转型而来。许多企业“一辆铲车搞项目”,只是把污染土壤挖出、转移、再填埋或者干脆堆放在郊区或者农村,造成污染物转移扩散。这种最原始的处理方法,简单却不能治本——污染的土壤依然存在。
搞土壤修复,不是要停留在简单“搬运”或急功近利的错误修复上,而是要以能重复再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目前,由于土壤修复企业资质良莠不齐,某些企业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下,为解决眼下困难不惜狠下猛药,短期来看污染可能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副作用会很大,甚至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最后“连秧都插不活”,大大违背了土壤修复的初衷。
而且,如此修复土壤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土壤修复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这种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不管是被污染的土壤,还是深受污染困扰的人们,都经不起徒劳无功的乱折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土壤患了“疾病”,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就失了保障。毋庸置疑,大面积的被污染土壤正亟待修复,但切忌饮鸩止渴。要避免广东仁化事件的再次出现,就必须及时建立行业规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在修复技术选择的导向、修复工程招投标的机制等方面把关,强化并细化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内容,让滥竽充数者难以为继。否则,土壤修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麻烦了。
与此同时,门槛不清晰导致竞争混乱,滥竽充数者众多。土壤修复专业性很强,难度也很大,目前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大多是由工程土建、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等企业转型而来。许多企业“一辆铲车搞项目”,只是把污染土壤挖出、转移、再填埋或者干脆堆放在郊区或者农村,造成污染物转移扩散。这种最原始的处理方法,简单却不能治本——污染的土壤依然存在。
搞土壤修复,不是要停留在简单“搬运”或急功近利的错误修复上,而是要以能重复再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目前,由于土壤修复企业资质良莠不齐,某些企业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下,为解决眼下困难不惜狠下猛药,短期来看污染可能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副作用会很大,甚至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最后“连秧都插不活”,大大违背了土壤修复的初衷。
而且,如此修复土壤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土壤修复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这种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不管是被污染的土壤,还是深受污染困扰的人们,都经不起徒劳无功的乱折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土壤患了“疾病”,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就失了保障。毋庸置疑,大面积的被污染土壤正亟待修复,但切忌饮鸩止渴。要避免广东仁化事件的再次出现,就必须及时建立行业规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在修复技术选择的导向、修复工程招投标的机制等方面把关,强化并细化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内容,让滥竽充数者难以为继。否则,土壤修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麻烦了。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0亩水稻"空心" "过期种子"坑..
- 下一篇: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通过考核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