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浙江:踩好菜价这块“跷跷板”

来源: 转载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6-03-26  阅读
  前段时间,全国大面积遭遇了“霸王级”寒潮,大量蔬菜冻坏,供应不上。本地蔬菜基地受冻,要外地调货,运输环节一旦“卡壳”,价格也就蹭蹭往上涨。今年新疆本地产的叶菜被大量调往内地补充市场供给。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按照往年,春节前后菜价稍微贵点正常,可是今年有点怪,正月都过完好一阵了,菜价还维持在高位运行。
  菜价要是“任性”起来,马大嫂的菜篮子可就扛不住了。菜价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菜篮子虽小,意义却不小。
  前段时间,全国大面积遭遇了“霸王级”寒潮,大量蔬菜冻坏,供应不上。本地蔬菜基地受冻,要外地调货,运输环节一旦“卡壳”,价格也就蹭蹭往上涨。有报道称,今年新疆本地产的叶菜被大量调往内地补充市场供给,这在以前还从未有过。
  天公不作美,这是当下菜篮子有点沉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供需失衡问题也需高度重视。菜园子与菜篮子的对接还不够好,农户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至今仍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农民开始大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大胆地“向市场要效益”。然而20多年来,“多的多,少的少”的问题始终存在,市场波动似乎越来越难以捉摸。与此同时,市场经济造就了蔬菜大流通,流通环节的开支高出菜价成本数倍,也客观存在。有一种说法叫“最后一公里加价五成”,然而,这并不是说把菜价上涨这笔账简单地算在流通环节上,而是要挤掉不正常的加价环节,解决农民进城卖菜难。
  市场的“无形之手”是把双刃剑,有形之手须更硬,例如加大平价菜的投放。以杭州为例,众多“菜篮子”基地正在增加供应以平抑菜价。杭州市级425个“菜篮子”基地的大棚蔬菜基地每天供应蔬菜至少180吨;“菜篮子”直通车开进社区,直接把新鲜蔬菜拉到社区门口,价格比菜场还便宜;提高城市的蔬菜自给率,增加蔬菜种植面积等……
  一棵小菜,调控得当实不易。既要顾及市民,也要顾及农民。把握好蔬菜的收储、投放的节奏和时机,在应急情况下提前调度,透明发布与菜篮子有关的各项信息,在菜农的“钱袋子”和市民的“菜篮子”这个跷跷板之间,维持好平衡。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