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粮食价格为何下跌 农民还有补贴吗?
粮食价格为何下跌 农民还有补贴吗?
来源: 转载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6-03-31 阅读次
我国粮食价格为什么会下跌,以后农民还有补贴吗?对于这些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北京召开的“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2016三农发展大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给出了答案。
从1999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连续五年滑坡,到2003年,粮食总产量降至8000多亿斤,那时是供不应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加紧研究三农问题,提出了“重中之重”的概念,并从2004年开始,把中央一号文件这个编号重新给予指导三农工作。
从2004年开始,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允许多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成为粮食购销主体,实现粮食多渠道购销。2006年中央又提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综合性补贴。目前这四项补贴一年的投入是1700亿元。最开始实施这个政策时,反复掂量,是利大于弊的政策,当年提这个政策是对的,但如果各方面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个政策也可能变为弊大于利,不改就走不下去了。
2004年刚开始实施最低价收购政策的时候,由于当时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当时的最低收购价是低于市场价的,它只能对市场价格起一个托底的作用,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就由国家来收购。这个政策实施的最初4年,基本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最低价也没有作出任何调整。这表明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没有人付出代价,但粮食产量持续增产,粮价持续上涨,这个政策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从2008年开始,国家不断调整粮食最低收购价,一直调到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008年到2014年,提高了14%,稻谷从0.7元多提高到1.3元多,提高了91%以上。实施这个政策,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其中有一个道理,对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农产品供给,一手调动农民积极性。
只有把价格分开,让国内产品的价格不比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贵。否则一定会选择便宜的东西,只有它的需求扩大了,生产出来的东西才好卖。陈锡文强调,最关键是不要让农民受大量的损失。
从1999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连续五年滑坡,到2003年,粮食总产量降至8000多亿斤,那时是供不应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加紧研究三农问题,提出了“重中之重”的概念,并从2004年开始,把中央一号文件这个编号重新给予指导三农工作。
从2004年开始,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允许多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成为粮食购销主体,实现粮食多渠道购销。2006年中央又提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综合性补贴。目前这四项补贴一年的投入是1700亿元。最开始实施这个政策时,反复掂量,是利大于弊的政策,当年提这个政策是对的,但如果各方面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个政策也可能变为弊大于利,不改就走不下去了。
2004年刚开始实施最低价收购政策的时候,由于当时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当时的最低收购价是低于市场价的,它只能对市场价格起一个托底的作用,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就由国家来收购。这个政策实施的最初4年,基本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最低价也没有作出任何调整。这表明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没有人付出代价,但粮食产量持续增产,粮价持续上涨,这个政策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从2008年开始,国家不断调整粮食最低收购价,一直调到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008年到2014年,提高了14%,稻谷从0.7元多提高到1.3元多,提高了91%以上。实施这个政策,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其中有一个道理,对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农产品供给,一手调动农民积极性。
只有把价格分开,让国内产品的价格不比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贵。否则一定会选择便宜的东西,只有它的需求扩大了,生产出来的东西才好卖。陈锡文强调,最关键是不要让农民受大量的损失。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青岛市1500吨储备菜投放市场
- 下一篇:最近杭州的蔬菜价格有点高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