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农业部:从六方面入手调整玉米结构
农业部:从六方面入手调整玉米结构
来源: 转载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6-04-08 阅读次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于4月7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玉米结构调整与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就如何调整玉米结构等问题做出回应。
叶贞琴指出,去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计划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在调减的路径上,有多种路径、多种方式,有六个方面。
一、适宜性调整。重点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
二、种养结合调整。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三、生态保护调整。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等经济林、牧草饲草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
四、种地养地结合调整。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的轮作,因地制宜的发展苜蓿玉米轮作,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的复种,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氮养地的作用。
五、围绕市场调整。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销结合。
六、“保”“压”结合调整。在调减非优势区玉米面积的同时,对优势主产区、核心区的玉米还要稳定,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科技推广,提升整个玉米的产能。
叶贞琴指出,去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计划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在调减的路径上,有多种路径、多种方式,有六个方面。
一、适宜性调整。重点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
二、种养结合调整。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三、生态保护调整。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等经济林、牧草饲草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
四、种地养地结合调整。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的轮作,因地制宜的发展苜蓿玉米轮作,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的复种,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氮养地的作用。
五、围绕市场调整。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销结合。
六、“保”“压”结合调整。在调减非优势区玉米面积的同时,对优势主产区、核心区的玉米还要稳定,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科技推广,提升整个玉米的产能。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