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棉花将步出“谷底”开始回暖

来源: 本站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09-05-25  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地理等灾害的影响,棉花经历了一次寒冬。步入2009年,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各项补贴的发放,使得棉价以及纺织 出口持续回暖,棉花的未来形势也渐渐明朗。

这一利好形势下,棉农们也开始憧憬今年的棉花收成将大好。其中,纺织业出口逐渐回暖,对棉花需求旺盛,国内棉价回升加快,加之2009年棉花良种补贴政策的出台,CPI逐月回落等现状,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年棉农们将有个好收成。

当前棉价回升加快

5月18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得到的一份“4月棉花月报”中了解到,4月份,我国籽棉收购基本结束,棉花加工、销售进度加快。储备棉收储顺利完成,国内棉价回升加快。国际棉花现货价格上涨,纽约期货涨幅较大。棉花进口减少,纺织出口继续回暖。

国家为保护国内棉价稳定,今年以来有效减少棉花进口,截至4月末,2008棉花年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88.5万吨,同比减少70.3万吨,减幅44.3%。而来自海关快报统计,4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环比增长2.7%,自3月份以来继续回暖。受上述综合因素影响,国内棉价回升较快。

2008棉花年度前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纺织出口下滑,棉花需求减弱,市场棉价下跌,为此,国家及时采取收储部分储备棉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问题,促进了市场棉价的稳步回升。“随着近期国内市场棉价回升加快,市场棉花资源趋紧,下阶段市场上棉花供需可能存在缺口。”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为满足纺织需要,稳定棉花市场,将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明确提出的“保证市场供应和不打压市场价格的原则”,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做好储备棉出库的预案,届时,国家将根据棉花市场走势择机投放部分储备棉。

2008年度棉农收益“受创”

近几年,农资价格的不断上升也促使棉花种植成本不断攀升,而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则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粮食化肥价格周报”中主产区农调户平均每50公斤化肥的实际购买价格:2008年,国内化肥价格连续大幅度上涨,2008年4月中旬,国产尿素达到112.3元、国产磷酸二铵高达226元,进口磷酸二铵高达241.8元,分别比2007年平均水平增加了23元、94元和100元。磷酸二铵每亩使用量在50公斤以上,因此它的价格上涨直接引起棉花生产成本的增加。

如果说棉农在先期成本投入中已经吃了亏,那么在售棉后期则又因籽棉交售价格的持续低位徘徊,导致棉农在整个2008年度的收益遭受“重创”。据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对会员的植棉意向调查显示,2008年度棉农籽棉交售价格年度均价不到4.8元/斤,为近6年来的最低水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一位职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新疆棉花因其产量高、品质优而受下游产业链的欢迎,其销售价格相较内地有一定优势,加上国家储备棉收购了大量的新疆棉,因此,2008年度棉农收益较上一年度持平,局部略有下降,但尽管如此,“2008年度棉花效益却仍是近年来最低的。”

棉农籽棉交售价格的低迷,导致棉花产值最终下降。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2008年度全国棉花亩均产值为1112元,比2007年下降17.8%。而根据有关媒体粗算所得数字,亩均产值扣除现金成本后,2008年度棉农亩均现金收益只有681元,同比下降28%;若将家庭用工成本计入总成本,亩均净收益为负值即-94元,可见棉农在2008年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还赔了钱。

值得期待的2009年度

2008年度,棉农籽棉交售价格过低,减少了棉农收益,这直接降低了棉农种棉积极性。据棉花协会棉农分会进行的种棉意向调查显示,2009年度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达24%左右。如此一来,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已成定局,西北棉区减幅最小,而长江流域棉区则减幅最大。据农业部有关数据反映,今年棉种可供总量为2.2亿公斤,但农民种棉积极性的下降,减少了对棉种的需求,粗略统计今年余种达0.6亿公斤。

就在上个月,农业部拿出了提振今年棉花种植生产的“大纲”:今年棉花良种的补贴面积将由3333万亩扩大到全覆盖,补贴资金达13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补贴省份由8个扩大到25个。有了国家补贴这一剂“强心针”,将对农民先期成本投入给予“减压”。生产资料价格方面,受煤炭等能源价格走低,使得近两个月化肥生产价格稳中有降,相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保持了相对稳定态势,这使得棉农成本投入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除了增加补贴力度,在棉花科学种植管护方面,今年也都有大变化。农业部开展了“杂交棉增密”行动,即增加棉花株数加大亩种植密度。此外,加大推广抗(耐)病棉花品种力度,以期提高棉花产量。

让我们听一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棉农郭三明的话,或许能够代表广大棉农的心声。“棉花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种还是要种的。2008年度我家棉花收益较上年基本持平,今年种植的100亩棉花到目前为止长势良好。”郭三明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在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方面下了大功夫,如推广使用了节水灌溉、精量播种(一坑一粒种)等技术,有效降低了成本投入。特别是今年我们全部使用了“红种”(经过药物包衣的棉种),比起“白种”,可克服种子烂种、烂芽,增强幼苗抗逆性,从而增加棉花单产。

依照目前的形势看,棉农们对今年棉花的收获信心十足,这与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2009度将是棉花在经历严寒的2008年后进入的一个转折点,让我们充分相信2009的大丰收吧。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