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河南集中资金规模开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
河南集中资金规模开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
来源: 中国易农网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09-06-06 阅读次
几年来,河南省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集中资金,规模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造粮食核心产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推进粮食生产上台阶。全省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
选好区域,科学规划。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统筹支农资金,实施规模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方式相应作了调整,以县为单位,按照粮食产量在10亿斤以上、商品粮在6亿斤以上、耕地在130万亩以上、中低产田在100万亩以上的标准,在国家批准立项的121个农业综合开发县中选出24个重点县,集中力量打造粮食生产核心产区,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24个重点县的规划逐一进行评估论证,确保了项目区选择的准确性、规划的科学性、设计的合理性。
统筹资金,重点投入。2005-2007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70%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集中使用,向24个重点县倾斜,每县连片规模开发12.5万亩;省财政在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的同时,每年再筹措2400万元资金支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并统筹涉农资金3.6亿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3年间,24个重点县共投入各类开发资金14.7亿元,建成299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008年,河南省将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扩展到27个,3年计划投入19.8亿元,再建设306万亩高标准农田。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在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中,河南省建立了项目区专家评审、评估机制,创新了重点县“能进能出”和非重点县竞争轮休机制。同时,还创新了工程管护机制,24个重点县都对宜拍卖、承包的工程,进行了公开拍卖承包。在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听取农民意见,调动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通过采取这些举措,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5-2008年,全省粮食核心产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07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6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35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80万亩。在去冬今春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启动全部水利灌溉设施,麦田普遍浇上两遍水,为大旱之年夺取夏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27个重点县的核心区小麦单产平均超过1000斤,有12个县达到1100斤以上,仅夏粮单产就比开发前平均增加300斤以上;2005-2008年,粮食核心产区的农民种植业人均年纯收入比开发前增加350元左右。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倾斜,带动60.3万农户年增收11.09亿元,户均增收1800多元;粮食核心产区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选好区域,科学规划。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统筹支农资金,实施规模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方式相应作了调整,以县为单位,按照粮食产量在10亿斤以上、商品粮在6亿斤以上、耕地在130万亩以上、中低产田在100万亩以上的标准,在国家批准立项的121个农业综合开发县中选出24个重点县,集中力量打造粮食生产核心产区,并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24个重点县的规划逐一进行评估论证,确保了项目区选择的准确性、规划的科学性、设计的合理性。
统筹资金,重点投入。2005-2007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70%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集中使用,向24个重点县倾斜,每县连片规模开发12.5万亩;省财政在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的同时,每年再筹措2400万元资金支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并统筹涉农资金3.6亿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3年间,24个重点县共投入各类开发资金14.7亿元,建成299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008年,河南省将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扩展到27个,3年计划投入19.8亿元,再建设306万亩高标准农田。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在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中,河南省建立了项目区专家评审、评估机制,创新了重点县“能进能出”和非重点县竞争轮休机制。同时,还创新了工程管护机制,24个重点县都对宜拍卖、承包的工程,进行了公开拍卖承包。在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听取农民意见,调动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通过采取这些举措,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5-2008年,全省粮食核心产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07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6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35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80万亩。在去冬今春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启动全部水利灌溉设施,麦田普遍浇上两遍水,为大旱之年夺取夏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27个重点县的核心区小麦单产平均超过1000斤,有12个县达到1100斤以上,仅夏粮单产就比开发前平均增加300斤以上;2005-2008年,粮食核心产区的农民种植业人均年纯收入比开发前增加350元左右。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倾斜,带动60.3万农户年增收11.09亿元,户均增收1800多元;粮食核心产区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