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2009年特大旱情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仪器网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09-07-01  阅读
 

       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的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七至九成,土壤失墒加快,旱情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其中冬小麦受旱影响最为严重。甚至出现产麦大省河南百日无雨麦苗枯死现象。受旱区域集中、春旱面积大。今年我国受旱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山西、安徽等冬麦主产区和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秋粮主产区,旱情十分严重。特别是今春冬麦主产区发生的严重旱情,重现期达三十年一遇,局部地区达五十年一遇,全国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到1.61亿亩(其中冬麦主产区1.53亿亩),比多年同期多0.85亿亩。进入5月后,黑龙江大部和内蒙古东部发生了少见的苗期干旱,最严重时两省区耕地受旱面积合计达1.37亿亩。而其中黑龙江旱情更为严重。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廖要明分析说:“长期的持续少雨导致入冬以来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西北部、江汉、江南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山东西部、浙江东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现了重度气象干旱。监测显示,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及北京降水量不足1毫米。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仅8.5毫米,为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为1951年以来第5小值;其中河北省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北京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小值。与常年同期相比,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偏少五至八成,其中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偏少八成以上。同时,偏高的气温更加剧了旱情。2008年11月至12月,华北、黄淮西部等地气温偏高,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快,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旱情发展迅速。2009年1月,我国大部分旱区仍持续少雨,致使西北东部、华北、黄淮西部、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廖要明还提到:“据气象干旱指标估算,目前全国气象干旱面积约为2400万公顷,较去年同期(1400万公顷)明显偏多。”

       有分析人士认为:东北旱情的根本原因是拉尼娜现象导致今冬副热带高压偏弱,太平洋西侧水汽输送较弱,同时,全球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气偏暖,南支槽不活跃。”东南、西南两条线路输送水汽都较弱,最终导致了09年旱情的出现。中国的旱情现象,已不足为奇,但是如此大面积罕见旱情,的确是几十年一遇。由此牵连到09年的东北春季旱情,为积极有效地应对这次旱情,目前各旱区面临的抗旱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灾、抗长旱的思想,把抗旱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