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标准良田建设的主要内容
标准良田建设的主要内容
来源: 本站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0-05-19 阅读次
一、培育耕地基础地力
1.加深耕作层, 提高土壤容肥和保肥能力20 多年来,随着浅耕机械大范围取代中大型拖拉机及牛耕,耕层普遍变浅。湘阴县实地挖剖面显示,耕作层由第2 次土壤普查时的25 厘米下降到12 厘米。据沅江市耕地地力调查结果显示,耕层10 厘米~15 厘米的增加26.9%,15 厘米~20 厘米的减少14.81%。因此,应采取深耕、客土、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耕层达到18 厘米以上,提高土壤容肥、贮肥和保肥能力。
2.改良土壤质地
湖南省水田土壤过黏和过沙的土壤分别为13.4 万公顷和9.95 万公顷,要通过掺沙和客土的方法改良质地。一般黏性田每667 平方米掺沙3万公斤,沙性田每667 平方米掺客泥3.3 万公斤,使土壤达到“三沙七泥”比例。
3.消除矿毒、农药和化肥污染在控制农药、化肥施用的同时,采取切断矿毒水源和漂洗、客土换土、深耕翻晒土壤等工程措施,同时配套农业、生物等修复措施,消除或降低有毒物质危害。
4.增施有机肥料通过恢复冬季种植绿肥、积制农家肥等优良传统,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肥源。实行稻- 萍- 鱼(菇、鸭)等生态优化种养模式。秸秆已成为维持和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肥料。据湖南省11年监测结果显示,各类秸秆还田50%以上,可使土壤有机质稳中有升,并兼有改善土壤通透性能,提高土壤吸持水分(土壤水分可以通过土壤水分温度记录仪或者快速土壤水分仪来测定。土壤水分对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能力,疏松土壤,加厚耕层,协调水、肥、气、热等多种功能。因此,禁烧秸秆,搞好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是新时期有机肥建设的重要措施。
5.实行水旱轮作三熟制地区
实行1 年一二季旱作;二熟制地区实行1 年1 季旱作种植;实现水田粮经结合和多品种搭配,有利于加深耕层、疏松土壤、改善通气透水性能,提高容肥容水能力,从而培肥地力。
二、建立健全田间排灌设施
在不同的地貌条件下,建立排灌自如的设施应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在山丘区,通过建设撇洪沟渠,整修、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堵塞渗漏,确保洪水不进田。同时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抗御旱灾能力。在平湖区,高标准建造、加固堤垸,消除河浸隐患,确保不垮堤,并杜绝严重的渍涝现象。同时,丰富水源、改善灌溉,消除串灌、漫灌,使农田水旱无忧,灌排方便,稳产高产。开挖排水沟一般沟距为80 米~100 米,深度在田面以下1 米~1.5 米,才能使农田地下水降到预期的位置。排水要确保土层时刻处于通气透水状态,必需实行排灌分家。湖南干旱严重,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已刻不容缓。对农田实行干湿灌溉、非饱和灌溉、非充分灌溉、局部灌溉和适时灌溉,或改种旱作物所用的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地下灌溉及与之配套的提水、蓄水等设施,已成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实行土地平整
湖南省农田目前田园化面积只占总水田面积的10%左右,即使在湖区也普遍存在大平小不平的状况。在湖区、岗区和平区,坡度多在5 度以下,应尽可能将农田整成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规范化田块。山区、丘区,坡度5 度~15度,整成比较规范的梯田。坡度大于15 度,尽可能进行一些调整,如裁弯取直、切实补虚、小丘变大丘等。
四 、完善配套田间道路和林网要合理布局田间道路及相关设施,为物质运输、机械下田操作、田间管理等提供条件。同时,为了改善农田生态,调节气候,需建立田间林网。林网一般与大、中型机耕道相伴而建。造林品种应具有防风、观赏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功能。边远农田可选择适当地点,设置避雨、纳凉场所。通过建立合理、实用、协调、美观的农田林网及绿地建设,采用优质特色品种、高科技管理手段和设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