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种子粒重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种子粒重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3-07-01 阅读次
种子粒重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我国建国以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趋势:以千粒重的增幅最大,由上世纪 50 年代的29.6 g增加到 80 年代的 42.06g,提高了41.66%,至90年代,小麦品种千粒重又增至50 g左右。当代小麦品种生物量变化不大,主要是千粒重显著提高,收获指数也同步提高,导致产量提高。而水稻也是相同,通过研究表明水稻千粒重每提高1 g,可增加产量 400.1 kg/hm2。而种子千粒重的测量需要使用到电子自动数粒仪(种子数粒仪)来进行数粒减少人工数粒过程中的失误。
通过科学家的研究与论证,水稻的产量是由穗数、粒数、粒重三个产量因素直接构成。不同时期和不同生态条件对产量因素的侧重应该不同。在杂交稻推广前,常规品种大多茎蘖数量偏高、穗数偏少,增加穗数是增产的主要途径。杂交稻推广后,因其具有分蘖力强、 有效穗多的优势,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靠穗数增加而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小,近年来的超高产育种偏重于粒数的增加。 但随着一些大穗型水稻品系的育成,在稳定一定数量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应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策略的侧重点。对于大穗型品种(组合),每穗粒数仍是产量增加的有利因素,但每穗颖花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单株穗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对获得水稻超高产显得更为重要。而这两者的增加均意味着库容量的增大,必须以良好的株叶形态和生理功能作为前提,以保证较高的结实率和充实度。
下面是几种常规稻谷的千粒重:水稻 千粒重 18-34克,每公斤29400-55000粒。 粳稻 千粒重 25-321克,每公斤 31200-40000粒 。籼稻 千粒重 18-25克,每公斤 40000-55000粒 。在进行测量千粒重过程中离不开天平以及电子自动数粒仪(种子数粒仪)。种子数粒仪虽然在测量的过程中根据种子颗粒的大小来进行更换数粒盆,但是在测量的时候误差比较小,同时无损伤。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温湿度记录仪的独特优势
- 下一篇:半自动定氮仪实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