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提升研究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来源: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2-11-22  阅读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些年来,随着一系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出台,使水稻的产量普遍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在亚洲,稻米提供人们全部食物能量的3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稻米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喜欢外观好、食味好的优质大米,稻米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情况,致使劣质稻米与优质稻米差价日趋加大。因此,水稻主要生产国竞相开展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工作,优质、高产、多抗已成为国内外水稻生产国以及科技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水稻品质育种在世界各国开展较晚,约有五十几年的历史。这些年来,世界各产稻国家和机构特别是国际水稻研究所及日本、美国、印度、泰国等先后开展了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日本水稻品质育种结合生物工程己程序化,把优质作为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和选拔标准。我国作为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居世界前列,近几年湖南、江苏、广东、湖北、浙江、江西等水稻重点省份很重视优质米育种和生产,分别评选了本省的优质水稻品种,指定了优质米标准,建立优质米生产基地。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从育种的角度提升我国的稻米品质,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广大育种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因此,品质育种应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
    黑龙江省作为北方粳稻主产区,近年来面积不断扩大,但压力也同时存在,因此加速水稻品质育种和优质米生产的步伐己势在必行。近10多年来,对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也日趋重视,先后选育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但从总体上,高产优质品种不多,优质米的生产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还未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在粳稻品质研究方面,特别是深入细致的遗传生理研究较少,东北农业大学的邹德堂、金正勋、李荣田等人率先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现代育种手段的进步,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简称AC)进行遗传分析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它是影响稻米品质和食用的主要因素,稻米胚乳淀粉的组成和结构直接影响稻米的外观、加工和食味品质,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己成为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的主要指标,国际上通常以直链淀粉含量作为鉴定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而且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水平的水稻品种满足了食味嗜好相异的各种人群需要。低直链淀粉含量(5-15% )的稻米是介于普通粳米和糯米之间的中间类型,其柔软、富弹性的米饭质地不仅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具有冷不回生、冷饭食口性及膨化睦好等特点;高直链淀粉含量,米饭硬、粘性小、光泽差;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饭介于中间,较蓬松而软。
    综上所述,关于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对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但在我国对釉稻研究比较深入,对粳稻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和普通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品质改良离不开直链淀粉的改良,直链淀粉的改良离不开对直链淀粉的遗传规律认识。因此,本研究在实践育种基础上,以直链淀粉含量极低的日本品种彩稻和普通粳稻品种东农424、东农9006、小白稻为试材,对稻米的低直链淀粉含量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更多地了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规律,为黑龙江省的低直链淀粉稻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稻米直链淀粉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关仪器:检验精米机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