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项目体系建设的问题思考

来源: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3-12-07  阅读

点击可下载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必须依靠农业科技作支撑, 而大量的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只有尽快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践证明, 基层农技推广既是成果转化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又是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主要形式。多年来,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是联系政府、科技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中, 县乡两级推广机构是建设的重点。新的中央 1 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要求, 这是对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1 农业推广体项目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体系仍然不够健全
  市县两级农技推广网络比较健全, 乡镇一级农技推广网络却不够完善, 有的乡镇只有 1~2 人。如岐山县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清退非正式农技人员 71 人, 14 个乡镇只有 15 名国家正式农技干部, 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在现行的“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下, 乡镇农技干部的主要工作还是由当地政府安排, 对农技推广工作只是捎带而已; 有的乡镇连固定的办公室都没有, 更谈不上各种宣传设备; 村组一级推广网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青壮年农民多出外打工, 想找个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技术员都很困难, 因此日常的科技宣传、培训在村组很难开展, 完全依靠农民自发的学习农业技术。
  1.2 推广经费短缺
  据了解, 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普遍经费不足, 有的连工资都无法保证, 大多数单位“有钱养兵, 无钱打仗”, 科技人员下乡车费及补助无法报销。各级科技人员出外学习交流、培训、参观的机会很少, 科技人员自身素质很难提高。直接影响了科技工作的深入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据有关资料介绍,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明显偏低, 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占国内农业总产值的0.6%~1.0% , 发展中国家也在 0.5% , 而我国不足0.2%。只占发达国家平均数的 1/4。
  1.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经过多年培训, 宝鸡市农民文化素质虽有一定的提高, 但总体文化素质仍然较低, 农业劳动者中,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农村劳动力的 16% , 初中占 54% , 初中以下占 30% , 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农民外出打工潮的兴起, 村里只剩下老、弱群体, 新的技术、新的成果很难落实到农户和田间。农民科技素质偏低是现象, 体系不健全, 服
  1.4 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机会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单一的现象仍然存在, 据统计, 全市近 5 年县级科技人员培训只有 50人次, 乡镇以下科技人员培训更无从谈起。目前, 乡镇农技站大多仍以指导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在经济作物、特种养殖、畜牧、苗木、加工等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较缺, 这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形势的需要。由于基层单位编制难以解决, 待遇较差, 仍然存在着基层农技人员缺乏和农业大中专毕业生难求的供需矛盾。
  1.5 管理机制不活
  基层农技推广项目体系大多是按照行政方式操作和计划模式运行,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农技干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县随意向农技推广机构安排非专业人员,影响了项目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的县甚至几年未召开过乡镇农技站业务会议, 平时不检查, 年终不考核, 县乡两级基本脱节。
  2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项目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科学定位, 理顺体制
  1) 应赋予乡镇农技站推广工作的公益职能, 业务上受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 实行“以条为主, 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主要承担乡村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 农情监测,“一村一品”产业的指导, 定期组织农民培训等公益性的工作。
  2) 农资经营人员应面向市场, 自负盈亏, 但应坚守职业道德, 由主管单位实行监督管理。
  3) 各村委会应明确一名副主任, 主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为减轻农民负担, 副主任兼职农技员。各村民小组由组长兼任农技员。村组两级农技员业务工作由乡镇农技站管理考核, 并实行年终工作考核奖励制度。村组农技员必须由 25~45 岁文化基础好的村民担任。
  2.2 不断增加财政投入
  建议各级政府从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作入手, 按照中央 1 号文件要求, 确保各级农技推广组织的经费正常运转, 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 配置必要的科技教育设备和硬件设施, 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各推广单位也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 以支撑科技推广工作。
  2.3 建立多元化推广模式
  1) 借助杨凌农科城的优势, 配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融入大学推广模式, 充分利用好现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引进更多的先进成果、技术, 开展大面积示范。
  2) 市县各级科研、推广部门要通力协作, 把最新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集成组装, 在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的协调组织下, 通过建立示范园、示范基地等形式, 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3) 发挥农民专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 通过龙头带动, 中介组织的服务, 推介新成果、新产品, 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方式, 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2.4 加强农民培训 应依靠提高现有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 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吸引部分中青年农民依靠土地致富, 树立“在城里能挣钱, 在农村也能挣钱”的观念。
  2.5 搞好技术服务 根据农村分户经营的现状, 建议进一步搞好统一技术服务, 如机械耕作、送农资下乡、机防队、收割机服务队等关键技术做到统一行动, 低偿优质服务, 分户收取服务费, 现在农村已出现此类个体户, 我们应因势利导, 这样就避免了有些技术由于农户无劳力而无法落实的缺陷。这些工作只有依靠村组干部的组织和协调, 依靠农技干部的耐心工作和热情服务, 才能够真正提高科技入户率, 发挥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附:《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配置清单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2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5325881717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