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来源: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4-01-07  阅读

  建立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新的重要课题,对于农技推广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当前农技推广实践经验和应用情况,结合笔者的认识,对此提出一个初步构想,深感不成熟,权当抛砖引玉,恳望开展讨论,以期取得共识,从而提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一、基层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要素内容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将农林牧渔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为中心任务、科学劳动为特征、最终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技术价值转化工程。这种工作对象和任务目的,决定了农技推广理沦体系结构是以价值转化理论为基础、由主体理论、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理论、支撑运行理沦等四部分即四个层次组合而成的技术生产力转化理论体系结构,也就是由推广原理、推广专业理论、推广方法理论、推广管理理论形成的推广特定理论体系结构形态。现将这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意见主体理论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主体理论即推广原理,根据推广的任务目的需要,必然地应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转化理论为主体理论。第一生产力转化理论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要点是:
  (l)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具有可转化性、可组合性、可调控性、可激发性、可渗透性等基本特征。
  (2)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能够渗透到其他生产力诸要素中去,同其他生产要素一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农业产量。
  (3)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可以转化为物质产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即可由无形价值转化为有形价值。这些表现在农技推广上,可具体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技能一生产~效益的转化程序理论和转化质量理沦。我们将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确定为农技推广主体理论,既能使农技推广遵循正确的原理,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提高其科学水准,又保证了农技推广的社会地位,使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L如果离开科技转化理论,农技推广便无法实践,亦不能存在。因此。主体理论处在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第一层次的位置。
  将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确定为农技推广主体理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是以科学技术价值向物质生产领域的转化为前提的。任何经济的发展,离开这一点就不能解决,因而自然要求科学技术一第·生产力向物质产品转化。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当然也不能例外。且更加需要大量技术能量向物质生产领域的转化,这就决定了技术转化理论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和重大意义。
  第二,科技成果形态转化的需要,科技成果具有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种属性,只有经过推广应用,才能使知识形态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现实生产力,才能直接促进增产。这也决定了农技推广的主体理论必然是技术转化理论。
  第三,基层农技推广学科建设的需要。农技推广要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理论体系,才能健康发展。技术转化理论作为农技推广学科的主体理论,也是很恰当的。
  (二)专业基础理论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专业基础理论,是农技推广业务技术内容的核心理论。由于农技推广涉及领域多、面广、复杂且综合性强。因而需要多种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才能满足需要。这里就其最主要的列出以下几种:
  1.农学、林牧渔业学理论。包括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是农技推广的技术理i仑基础知识。
  2.生态学理论。包括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农田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理论知识,是使技术推广符合自然规律,生物技术与环境统一的荃础理论。
  3.农业经济学理论。包括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经济分析原理等。
  4.技术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基本理i仑知识。以及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和生产力经济分析等。
  以上几种专业学科理论,既是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系统,又是各自形成的小系统。它是农技推广实际应用的基础理论。因此,是整个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的第二层次。
  (三)相关学科理论
  基层农技推广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除了遵循明确的主体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外,还必须借助于许多相关学科理论支持,应用相关学科所提供的原理、原则、方法和途径,来增强、丰富农技推广。相关学科理论主要的是包含推广方法理论,至少有以下几种:
  1.传播学理论。农技推广首先是传播农业技术信息,应该遵从传播学的理论指导,应用传播学的方法。
  2.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贯穿于农技推广全过程的思想指导理论。技术培训、示范演练、农技人员再教育、思想工作等。都必须用教育学理论去解决。
  3.行为科学理沦。农民、农技人员、行政人员等的接受、采用新技术,必须借助于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使其转变行为。
  4.心理学理论。农民采用技术与否,受心理影响极大。借助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解决农民心理疑问。使心理障碍得到沟通和消除,对技术推广具有保证作用。
  5.“三论”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简称“三论”,是农技推广全过程的共同的基础指导理论,特别是在方法论上为推广提供了系统而科学的原理性方法,值得借鉴应用。
  相关学科理论为农技推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营养,实际上已超出一般性相关,而具有基础性指导作用。
  (四)支撑运行理论
  农技推广社会性很强,也具有“边缘”、“交叉”、“中介”的成分,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政策、条例、法律、经济、组织机构、情报交流和专业人员等中介手段,为其提供社会条件,使推J一与社会环境统一,才能正确发挥技术转化的作用。因此,还必须有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撑,运行才有保证。这些理论主要有:
  1.行政组织学理论。农技推广行政性、群众性、综合性甚强,涉及到人、财、物等多方面,必须依靠行政组织学的理论等,进行组织、协调、控制、才能统一步调,顺利推进。
  2.科学组织学理论。农技推广属科学技术工作,其活动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组织学理论,进行组织、指挥,使之符合技术转化规律。
  3.现代管理学理论。农技推广要素和管理对象纷繁复杂,必须按照现代管理学理论,原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推广机制有效运行。
  4.领导艺术理论。农技推广涉及到千万人的共同行动,层次多、范围广,仅有管理方法还不够。还必有领导艺术理论来支持。
  此外,科技发展史、农业史、有关电子理论等,亦需要紧密配合。支撑运行理论集中表现为管理理论。是农技推广的保证条件,属于整个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的第四层次。
  二、基层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要素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基层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是在适应技术转化特定条件范围内,以主体理论为核心、多学科理论为辅助、科学理论为基础,组合形成的特定理论层次结构。各理论层次要素之一的组合方式及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以动态组合方式形成体系结构层次。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诸要素,以围绕为主体理论服务为目标。其作用在整体上是同等重要、共同作用的。但在不同项目内容和某一阶段、某一环节上,则有份量比重的差异。应用其他学科理论的程度也有所侧重。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组合方式具有时空动态性和组合选择性。
  2.以链式并联、交叉组合方式形成体系结构网络。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诸要素各自形成链条式结构,各链条间呈穗状并联而又交叉的状态,紧密交织,共同作用。
  3.以多系统、多层次、大网络组合方式形成体系结构整体系统。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钩诸要素,具有纵向层次性、系统性,横向网络性、复合性结构特征。每一个要素即是一个系统。又包含若干分系统、多层次。从总体上形成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大网络系统。分开来又是若干小网络。大网络与小网络系统纵横交织。相互联结。
  以上组合方式特征,必然使理论体系结构要素之间,具有密切不可分割的相关关系。
  首先是纵横交叉、有机的内在联系。围绕主体理论这一核心。专业墓础理论、相关理i仑以及支撑理论结构要素之间。具有纵横交叉、内在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交又联系仍然是多层性、系统性的。
  其次,相互街接。相互依赖。四层次理论结构要素之间,具有结构上的衔接、依赖关系,缺少某一要素,便会影响结构的完整性。
  第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层次理论结构诸要素之问,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向影响作用关系。主体理论从其他学科理论要素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因此。也就促进了其他学科理论自身的发展。
  三、基层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的现实意义
  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意见,探索基层农技推广理论体系结构。正是为了寻求适应农技推广所必需的理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前述的四层次理论体系结构,大致上反映了农技推广的理论需要,符合现阶段农技推广的实际,并有助于农技推广学科的建设,具体来说,其现实意义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提高对农技推广科学性和社会地位的认识。农技推广长期被一些人认为是“只有经验,没有科学性”,其社会地位、功能亦不为人了解,其发展也较缓慢,都与缺乏理论支持有一定关系。因此,四层次理论体系结构正是为从理论上认为农技推广的科学性和社会地位,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农技推广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提供了理论动力。
  2.有助于摆正方向,制定发展战略,促进推广事业发展。近年来,有一种担心,就是怕在市场经验条件下,基层农技推广行业会被“竞争掉”,因之,要求基层农技推广要向农业科技推广以外的其他领域转移,去“竞争”发展,以求生存,致使其背离了原来的农技推广宗旨和方向。四层次理论体系结构为摆正农技推广方向,坚持推广宗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动力,也为科学评价农技推广提供了理论荃础,3.为指一导农技推广实践,提高推广质量、效益,提供了理论保证。农技推广的质量、效益取决于推广科学化、规范化,而这又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四层次理论结构各要素一正是为这方面提供了理论参照,使在推广实践中有序可循。

附:《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配置清单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