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杀虫灯在稻麦轮作地区的应用方法
杀虫灯在稻麦轮作地区的应用方法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无公害绿色大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在病虫无害化治理工作中,频振式杀虫灯的作用越来越大,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蔬菜、果园、水产养殖、园艺、城镇绿化等领域,可诱杀87科中的1 280余种害虫[1],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中害虫综合治理的一项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措施。
频振式杀虫灯与黑光灯的杀虫原理相似,主要利用昆虫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征,将光的波段、光的频率设定在特定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上害虫本身产生的性信息引诱成虫扑灯,灯外被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灯下的接虫袋内,在袋中放置毒瓶,达到集中杀灭害虫的目的[2-6]。2009年水稻生产季节我们在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前茬小麦)利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试验,效果显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采用佳多牌PS-15?普通型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系河南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号(原名运2645)。
1.2 试验设计
供试灯6盏,采用棋盘式布局,东西横向安排2盏,南北纵向各安排3盏。两灯之间间隔大于240 m(灯控最大半径120m),使两灯之间互不干扰,空中架线确保用电安全,安装高度为接虫口离地面1.3~1.5m。控制面积约20 hm2,控制面积外设计非灯控区约1.3 hm2。
1.3 试验时间及调查方法
试验从7月28日开始至10月21日结束,开灯时间为傍晚19:00至次日06:00,定3盏灯每天统计诱虫量,其他灯每天清理高压电网以保证诱虫效果。每隔7 d在灯控区和非灯控区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状况,稻飞虱采用拍盘法每区调查50穴,稻纵卷叶螟采用剥查法每区调查100穴,比较其虫口密度。在灯控区与非灯控区,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即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1.4 数据处理
通过田间调查,按以下公式计算杀虫灯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非灯控区虫量-灯控区虫量) /非灯控区虫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虫种类
从试验统计可以看出,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水稻害虫均能诱杀(表1),杀虫谱广。
表1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主要种类
2.2 诱虫数量
试验共进行85 d,其中白天风雨19 d,夜间风雨13 d,共开灯74 d,总诱虫量约5. 4万头,其中稻飞虱占总诱虫量的59.44%,稻纵卷叶螟、叶蝉和稻螟蛉分别占总诱虫量的9.75%、10.16%和12.62%。诱虫量汇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前期害虫发生量少,诱虫效果不显着; 8月中旬受台风莫拉克影响,天气放晴后各种害虫大量繁殖,诱虫量急剧上升,达到整个试验阶段最大值; 8月下旬开始又明显下降,体现了杀虫灯对主要水稻害虫的诱虫作用; 9月初稻进入破口抽穗阶段,园区加大了对病虫的防治,加上频振灯管使用时间较长,诱虫量不是很理想。
表2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虫量汇总
2.3 对天敌的影响
试验统计灯诱天敌主要有蜻蜓、瓢虫(七星瓢虫、二星瓢虫)等,但诱杀能力较小,表明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比较安全。
2.4 防治效果分析
于开灯后的8月8日开始田间调查,由于大风影响,主要以剥查稻纵卷叶螟为主, 8月12日开始调查稻飞虱虫口密度,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田间控害效果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园区主要害虫。由表3可以看出: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稻纵卷叶螟有明显控害效果,平均防效为69.68%,最高达75.00%;相比稻飞虱防效较差,平均防效仅55.58%,最高也只有61. 20%。田间调查结果同样表明,8月中下旬是水稻害虫的高发期。
2.5 产量测定
于水稻收获前在灯控区与非灯控区取样计产。结果表明,灯控区平均产量为10. 04 t/hm2,非灯控区平均产量为9.68 t/hm2,灯控区比非灯控区增产达360 kg/hm2,增产效果明显。
2.6 投入效益分析
2.6.1 经济效益 按单灯计算成本。杀虫灯购买费为300元/盏,电线和其他材料等安装费合计385元/盏,按使用5年折旧,单灯费用为(300+385) /5=137元;本实验从7月28日至10月21日结束,共开灯74 d,每天开灯按11 h计算,频振灯管额定功率为30W,电费为0.65元/(kW#h),电费总计15.9元;试验期间非灯控区共施药7次,比灯控区多施2次,平均每次防治费用(农药成本和人工费)为127.5元/hm2,少施2次节省费用为255元/hm2,单灯控制面积按3.33 hm2计算,单灯净节省防治费用696.25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
2.6.2 生态及社会效益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采用物理方法“让害虫高高兴兴地自杀”,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和施药次数,降低劳动投入和劳动强度。不仅保护了天敌,而且减轻了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有效防止人畜中毒,降低稻米中农药的残留,使稻米真正达到优质标准,保障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总之频振式杀虫灯具有显着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2.7 诱杀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频振式杀虫灯能诱杀多种水稻害虫,但以下因素对其诱杀效果有明显影响。
2.7.1 高压电网清理 高压电网对杀虫灯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试验前期,杀虫灯对傍晚活动的小瘿蚊也有诱杀效果,使之布满高压电网,影响对其他害虫的触杀效果,因此使用杀虫灯时必须坚持清理高压电网以达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2.7.2 天气状况 天气对杀虫灯的诱杀效果也有显着影响,特别是大风或阴雨天气使诱虫量明显减少甚至诱杀不到害虫,本试验期间大风阴雨天气,诱虫量几乎为零,所以在大风或阴雨天气时可关闭杀虫灯,以节约电费、减少开灯成本。
2.7.3 频振灯管使用时间 频振灯管的使用时间一般为800~1 200 h,试验后期诱虫效率大幅降低,是后期诱虫量偏少的主要原因。当使用1 200 h后应及时更换灯管,以保证诱虫效果,切勿用其他灯管代替。
3 讨论与结论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叶蝉、二化螟和三化螟等水稻主要害虫均能有良好的诱杀作用,杀虫谱广。它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68%和55.58%,诱杀效果明显。本试验使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能减少施药次数2次,平均节省防治费用(农药成本和人工费) 255元/hm2。单灯控制面积按3.33 hm2计算,单灯折合可净节省防治费用696. 25元,灯控区比非灯控区增产360 kg/hm2,经济效益十分显着。同时减少施用农药带来的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优质水稻生产的必要措施,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大面积推广使用。影响杀虫灯诱虫效果的因素前已述及,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利因素,使杀虫灯发挥最大的诱虫效果。
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农药防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以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治虫效果。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