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技术

来源: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07-08-13  阅读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技术

一、水稻主要虫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技术

(一)褐飞虱

1、噻嗪酮。推荐使用剂量:112.5~18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褐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2、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低龄若虫期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高龄若虫和成虫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对准稻丛基部喷药;其他事项:特大发生时,可加入25%噻嗪酮WP 150~300/公顷一同使用。

3、氟虫腈。推荐使用剂量: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剂对甲壳类虾、蟹及蜜蜂高毒,使用时防止田水污染养殖池塘、河流及喷药污染蜜源植物。其他事项:该药剂对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均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几种虫害同时发生时可优先选择。

4、噻虫嗪。推荐使用剂量:7.5~1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

5、异丙威。推荐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

6、吡蚜酮。推荐使用剂量:60~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喷雾要均匀。其他事项:该药剂的作用机理是成虫和若虫接触药剂后,产生口针阻塞效应,停止取食为害,饥饿致死,所以该药剂作用较慢,持效期长。

(二)白背飞虱

1、吡虫啉。推荐使用剂量为15~3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喷雾使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

2、噻嗪酮。推荐使用剂量为112.5~1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白背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喷雾使用,喷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对稻丛基部喷药,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使用注意事项:该药对飞虱成虫无杀虫作用,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期。

3、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为36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

4、异丙威。推荐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对准稻丛基部喷雾使用。

(三)稻纵卷叶螟

1、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2、氟虫腈。推荐使用剂量为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注意事项:该药剂对甲壳类虾、蟹及蜜蜂高毒,使用时防止田水污染养殖池塘、河流及喷药污染蜜源植物。

3. 呋喃虫酰肼。推荐使用剂量为150~18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4、丙溴磷。推荐使用剂量为600~72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5、杀虫单或杀虫双。推荐使用剂量为810~108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6、苏云金杆菌。推荐使用剂量: 8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3750-4500/公顷(16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1800-2250/公顷);使用技术要点:于稻纵卷叶螟卵盛孵期喷雾使用。注意事项:(1)施用期一般比使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对害虫的低龄幼虫效果好。30℃以上施药效果最好;(2)不能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或杀菌剂混用;(3Bt可湿性粉剂对蚕毒性高,在养蚕地区使用时,必须注意勿与蚕接触,养蚕区与施药区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7、苏云金杆菌与杀虫单或杀虫双混用。推荐使用剂量: 8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3750-4500/公顷(16000IU/毫克可湿性粉剂1800-2250/公顷),杀虫单或杀虫双675~94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于稻纵卷叶螟卵盛孵期喷雾使用。

8、毒死蜱·三唑磷(25EC)。 推荐使用剂量:300~4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二龄幼虫前(初卷叶期)或卵孵化高峰后2天喷雾使用,喷雾一定要均匀。

(四)二化螟

1、三唑磷。推荐使用剂量为300~4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2、氟虫腈。推荐使用剂量为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3、毒死蜱。推荐使用剂量为450~6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4、杀虫单或杀虫双。推荐使用剂量:675~94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分蘖期防治,一般年份防治1次,在卵孵化高峰后5~6天(2龄幼虫前)喷雾使用,大发生年防治2次,第1次在卵孵高峰前1~2天,隔6~7天再防第2次;孕穗期防治应在卵孵始盛期喷药。

(五)三化螟

1、三唑磷。推荐使用剂量为300~4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2、杀螟丹。推荐使用剂量为600-750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3、杀虫单或杀虫双。推荐使用剂量:杀虫单为675~945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4、氟虫腈。推荐使用剂量为30~37.5克有效成分/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三化螟卵孵始盛期喷雾使用。

二、水稻主要病害防治药剂及使用技术

(一)稻瘟病

1、三环唑。推荐使用剂量:225-300/公顷;使用技术要点:是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菌侵入以前或在发病5-7天前喷雾使用,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

2、稻瘟灵。推荐使用剂量:600-800/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注意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3、异稻瘟净。推荐使用剂量:900-1200/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注意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4、春雷霉素。推荐使用剂量30-45/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注意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二)纹枯病

1、井冈霉素。推荐使用剂量为150-187.5/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属于非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菌侵入以前喷雾使用。药剂喷施时要注意喷施到发病的水稻下中部,需要从分蘖末至蜡熟期间隔10天左右不断喷药,才能保持较好的效果。

2、三唑类杀菌剂-300/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推荐使用剂量:67.5-90/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在发病初期施药,均匀喷雾稻株中、下部,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2-3天,田水自然落干3-4天后重新上浅水层,这样效果比较理想。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2-3次,间隔期为7-10天。

(三)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病和条斑病

1、叶枯唑。推荐使用剂量为300-375/公顷;使用技术要点:该药剂具有内吸性,但主要起保护作用,对侵染以后的病菌治疗效果较差,发病前使用。注意与其它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噻森铜。推荐使用剂量为300-375/公顷;使用技术要点:发病前使用。注意与其它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