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走基层 看农情 让百姓得到切实的利益
走基层 看农情 让百姓得到切实的利益
近日,冬日的大风带来阵阵寒意,但沁水县土沃乡上沃泉村的蔬菜大棚里却异常热闹,村民们有的挖土做畦,有的在育苗、接苗。
“老话说的好,一亩园十亩田。自去年建起大棚后,大伙儿都尝到了甜头,觉着种菜比种玉米强多了,今年建大棚的热情更高了,咱农民的日子有奔头。”村民薛继荣爽朗地说。
大棚内,西红柿下市后种的菠菜长势喜人,青翠欲滴。望着一茬茬蓬勃的菜苗,村民柳金锁和薛继荣算了一笔账:薛继荣家的大棚占地七分,今年收获了8000多斤西红柿,除了各种开销外,保守收入也在7000多元。“今年头一年搞大棚菜,地质不太好,产量低,再加上夏天受洪水灾害影响,大棚收入比想象的下降了不少。如果不是这些意外因素,七分地怎么也能收入1.2万元左右。”薛继荣一边侍弄地里的白菜一边补充道。
上沃泉村位于沁水县土沃乡西北部,地处沟谷地带,全村辖5个自然庄,168户居民,以往都是以种植玉米为主,属于“靠天吃饭”,人均收入三四百元。2012年,上沃泉村被确定为市委统战部联系帮扶村以来,在市委统战部的帮扶下,村两委班子开拓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带领村民们建大棚、种核桃、植连翘。现如今,全村已建成春秋大棚62栋,每亩大棚纯收入平均达到1.5万元,在宜林荒山和山林边缘地带发展优质核桃林200亩、连翘1000亩,完成荒山育林100亩,盛果期年人均收入可增加1500元。
上沃泉村党支部书记董秀萍说:“我们第一期春秋大棚全部承包给了村里的党员干部,由他们带头示范。一年下来,收入不错,村民们看到了实惠,自然都抢着建大棚。明年,我们要继续扩大大棚蔬菜、核桃林、连翘种植等特色品牌农业发展规模,还要成立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叫响自己的品牌。”
摒弃了春种秋收的老传统,大棚产业让上沃泉村的村民们在收获沉甸甸果实的同时,还收获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地头旁,截潜流工程、蓄水池等农田基础设施工程管道铺设完毕;村中心新建的3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早已安装完毕,50盏瓦亮瓦亮的太阳能路灯也为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增色不少。
“明年,我们还要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向科技要效益,加大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种植效益。”对于今后的发展,董秀萍心里早就有了规划。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农业机械在辽阔土地上大有作为
- 下一篇:四川农业保险业务超23亿元 位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