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
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
郭琼 黄幼玲(1.农业部图书馆北京100026;2.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繁荣和谐、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通过传统农业的“进化”。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传统农业的“退化”,实现农业资源的生态与环保化;通过传统农业产业的“异化”,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城市化。最终实现减少农村,减少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应突出抓好如下工作: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既承担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缓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竞争能力,实现农业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不断提高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能力,这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强有力的支撑。建设现代农业,我们所面临的首先是一场效率革命,即将高耗低效的资源型生产转变为低耗高效的科技型生产,针对西北干旱缺水,蒸发量大的现实,应大力发展节水旱作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其次是偿还高昂的生态和环境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以及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等强制性措施。着力发展生态移民、劳务输出和集约高效农业,修复受损生态,逐渐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第三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旱作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
2005年我国农业生产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而发达国家则在70%左右。这表明我国先进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土地、水域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生产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围绕农民增收,就必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些也都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仅靠量的增减已没有大的潜力,质的提高和产业升级正成为结构调整的重点。中国水果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0%以上,但贸易量却只占2%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质量不高、口味不合、包装差。二是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程加快,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转向更多地依靠高新技术的投人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更大。三是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土地、水等资源的日趋紧张,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正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发展特色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标准化生产,才能真正将特色资源变成优势产品,创出品牌效益。四是加入WTO以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们在农业的若干领域率先实行技术跨越,高起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新兴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走向国际市场。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实施的食品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量肯定列表制度。使中国出口农产品的l/3受到严重影响。这需要我们尽快研究提出应对策略。
2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造就现代新型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不高。急需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扒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一是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大中专学生与后备劳动力。二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广大农村发展经济、改善生态、减少农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之一,全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要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提高。三要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加快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步伐。因此,各地必须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在特色种质资源发掘选育、保存、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农业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态安全、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与信息化等重点领域,要培养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业务骨干,以促进农业乃至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大发展。
3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快发展以优质专用粮食作物、经济效益高的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与制种业、节粮型草食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借助国空积极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契机,以提高民营经济运行质量为目标,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平台,引导私营经济向园区集中,向农村延伸。努力做大做强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支术产业和骨干企业,着力构建以重点企业为支柱,中小企业为基础,资源配置合理、比较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新格局。按照以产业化打造农业、以科技化提升农业、以园区化经营农业、以标准化管理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切实加在马铃薯、草食畜牧业、制种业、瓜果蔬菜与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将种质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最终实现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4 加强农技服务及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新四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必然要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简称“农业‘新四化’”)。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休系建设,用高科技武装农业,使农村摆脱自给自足、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农业中的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过程,是农业商品化、市场化验室过程。农村经济市场化,就是要使农业、农村和农民融入整个市场体系,提高农业产品的商品率,使农民由自给自足的个体劳动都变成从事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的生产都和经营者。推进农业现代化,还要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适合社会化生产的现代企业模式,也就是要有企业化的现代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现代化一定要走农业企业化的发展道路。农村经济必须大力促进农产品流通。要在进一步规范现有各类养殖协会、水果蔬菜协会、中药村协会等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围绕地域和产业特点,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农民自发创建各类产业合作组织,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完全集约起来,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的作用,促进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努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大力鼓励龙头企业以各种利益联结方式,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 标准化生产”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品牌经济,以品牌产品转换成特色产业、特色商品,大力促进农产品流通,使农民真正从特色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实惠,收到实效-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试验初报
- 下一篇:盐溶蛋白电泳鉴定玉米种子纯度应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