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山东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显现“四大功效”
山东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显现“四大功效”
一、增产功效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节省麦种,分蘖力强,通风透光好,麦秸粗壮,抗风、抗病虫能力强,长势好于传统种植的小麦。2007年省农机办组织有关农业、农机专家测产,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年的地块,丘陵旱薄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297公斤,较传统耕作增产23%;中肥水地块单产449公斤,增产8%;高肥水地块单产511公斤,增产7%。实施保护性耕作3年以上的地块,丘陵旱薄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350公斤,较传统耕作增产30%;中肥水地块单产480公斤,增产10%;高肥水地块单产614公斤,增产8.5%。肥水条件越差的地块增产效果越明显;保护性耕作时间越长,增产效果越显著。今年全省132万亩小麦,通过增产预计可为农民增加收入8500万元。
二、节本功效
秋种小麦,传统耕作需要分别完成灭茬、耕翻、碎土、筑畦、施肥、播种、镇压等5~6道农业机械作业环节,而保护性耕作只需农业机械一次性进地即可完成免耕施肥播种,每亩节省作业费用35元。实施保护性耕作每亩还可以节水、节肥86元,每亩共节约生产成本121元。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132万亩,共计可以节约生产成本1.6亿元。
三、节源功效
1.节能。保护性耕作由于减少作业环节,减少机械进地次数,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据测算,平均每亩可以节省柴油2.47公升,全省132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可节省柴油326万公升。
2.节水。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地表,蓄水能力强,雨水径流减少,入渗能力强,土壤水分蒸发少,保墒效果好,一般每年能少浇1~2遍水,每亩约减少灌水量60立方米。按照全省132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中水浇地占70%计算,全省共计节水5557万立方米。
3.节肥。保护性耕作化肥集中深施,提高肥效30%左右,同时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使土壤肥力逐年提高,每亩可减少化肥施用量20多公斤,全省132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共计可节省化肥2.64万吨。
4.省工。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每亩减少用工2.35个,共计节约用工310万个,相当于节省劳动力资源1.6万人。
四、环保功效
1.地力逐年提高。经农业专家测定,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平均每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个百分点,土壤持水能力增加15%左右,使土壤肥力及养分构成得到迅速提升和改善,蓄水保墒能力逐年增强;实施保护性耕作4年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1个百分点,成了真正的“海绵田”。
2.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粉碎环田,既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又挡风固土,显著降低了土壤水蚀和风蚀,有效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132万亩保护性耕作农田,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60多万吨。
3.减少温室效应。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农田,每年每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7公斤。132万亩保护性耕作农田,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8万吨。
4.降低面源污染。据农业专家测定,因大量施用化肥,我省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氮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每升89毫克,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为每升低于10毫克。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逐年提高,化肥施用量逐年减少,从而有效减少面源污染。
5.杜绝秸秆焚烧。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求是秸秆粉碎还田,从而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去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农田都实现了小麦和玉米秸秆的还田,为解决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乱烧现象,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这一“老大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既改善了环境,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建设了生态文明,提高了农村的整洁文明程度。(省农机推广站)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