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土壤水分记录仪定位观测的定量分析
土壤水分记录仪定位观测的定量分析
来源: http://www.top17.net/product/1787.html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4-10-22 阅读次
研究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用水和环境修复的重要主题。土壤水分记录仪进行定位观测的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究内容也空前广泛,从农田,种植土壤质地和草地土壤水分动态,斜坡,斜坡方向和使用的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的研究发展。
根据土壤水分记录仪七年的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晋西北荒地进行定量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自然荒地土壤水分特点的情况,同时这将为区域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植被建设。对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资料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为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资料的横向比较提供分析途径,以促进土壤水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随着观测时间的延续和土壤水分资料的积累,为进行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条件。土壤水分用烘干法(105℃)测定.生长期4~10月每月20日左右测定一次,每个样品3个重复.土壤水分记录仪每年测定7次,共进行了7年.降水量用简易雨量筒实测。按降水量标准,分别属于正常年、偏旱年、正常年、偏涝年、特旱年、偏旱年和特涝年.土壤水分的测定深度为0~300cm,11个层次。
通过土壤水分记录仪测定数值试验表明:从0~300cm土壤正常降水量且其分布亦正常年份的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以下阶段:;夏末秋初土壤水分蓄积期。0~100cm范围内,贮水量变幅较大,为72.7±29.2mm(平均值±标准差);100~200cm,变幅减小(83.7±24.2mm);200~300cm相对稳定(93.1±15.4mm),只在特涝年份,土壤贮水量才能明显增加。
根据土壤水分记录仪七年的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晋西北荒地进行定量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自然荒地土壤水分特点的情况,同时这将为区域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植被建设。对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资料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为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资料的横向比较提供分析途径,以促进土壤水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随着观测时间的延续和土壤水分资料的积累,为进行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条件。土壤水分用烘干法(105℃)测定.生长期4~10月每月20日左右测定一次,每个样品3个重复.土壤水分记录仪每年测定7次,共进行了7年.降水量用简易雨量筒实测。按降水量标准,分别属于正常年、偏旱年、正常年、偏涝年、特旱年、偏旱年和特涝年.土壤水分的测定深度为0~300cm,11个层次。
通过土壤水分记录仪测定数值试验表明:从0~300cm土壤正常降水量且其分布亦正常年份的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以下阶段:;夏末秋初土壤水分蓄积期。0~100cm范围内,贮水量变幅较大,为72.7±29.2mm(平均值±标准差);100~200cm,变幅减小(83.7±24.2mm);200~300cm相对稳定(93.1±15.4mm),只在特涝年份,土壤贮水量才能明显增加。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