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车载式孢子捕捉器在云杉落针病研究中的应用
车载式孢子捕捉器在云杉落针病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4-11-21 阅读次
云杉落针病是云杉幼林的一类发生普遍的病害。病原种类及危害程度因寄主、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不同而有差异。而鳞皮云杉落针病病原和病害的研究则未见报导,以鳞皮云杉为主的人工更新云杉幼林内,通过车载式孢子捕捉器对其进行孢子捕捉研究落针病严重发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发病的云杉人工幼林中,用涂有凡士林的玻片,车载式孢子捕捉器按捕捉落针病病原菌子囊孢子捕捉方法捕捉云杉散斑壳的子囊孢子。每次放片5块,10天换片1次。在显微镜下检查每个视野(10×40)内的子囊孢子数。同时在林地上,随机取病叶上的子囊盘若干,统计已开裂的子囊盘数。
林中定点观测发现,云杉散斑壳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盘中间纵向裂开,释放孢子。用玻片在云杉落针症状的历史病区内,捕捉云杉散斑壳的子囊孢子的结果证明,一年中5月~9月均车载式孢子捕捉器可捕捉到孢子,捕捉数量最多的是7月中下旬。另外森林生态条件的急剧改变和鳞皮云杉纯林的大面积分布,可能是当前影响云杉落针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对车载式孢子捕捉器的样品进行综合分析表明:降雨量、相对湿度与云杉散斑壳的子囊盘破裂、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等的数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各观察期的水湿条件变化不大,都能满足孢子的释放和侵染的缘故。平均气温到达15℃~16℃左右时,子囊盘破裂、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等数量增加,低温则有利于症状的表现。
在发病的云杉人工幼林中,用涂有凡士林的玻片,车载式孢子捕捉器按捕捉落针病病原菌子囊孢子捕捉方法捕捉云杉散斑壳的子囊孢子。每次放片5块,10天换片1次。在显微镜下检查每个视野(10×40)内的子囊孢子数。同时在林地上,随机取病叶上的子囊盘若干,统计已开裂的子囊盘数。
林中定点观测发现,云杉散斑壳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盘中间纵向裂开,释放孢子。用玻片在云杉落针症状的历史病区内,捕捉云杉散斑壳的子囊孢子的结果证明,一年中5月~9月均车载式孢子捕捉器可捕捉到孢子,捕捉数量最多的是7月中下旬。另外森林生态条件的急剧改变和鳞皮云杉纯林的大面积分布,可能是当前影响云杉落针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对车载式孢子捕捉器的样品进行综合分析表明:降雨量、相对湿度与云杉散斑壳的子囊盘破裂、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等的数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各观察期的水湿条件变化不大,都能满足孢子的释放和侵染的缘故。平均气温到达15℃~16℃左右时,子囊盘破裂、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等数量增加,低温则有利于症状的表现。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有效积光测定仪观测的特征优势
- 下一篇:虫情测报灯对桑园红蜘蛛的观察效果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