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触网”以种子为核心
“触网”以种子为核心
农资行业的标准化程度目前还很低,同时还是低频次、用户群体巨大的刚性需求行业。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无论农技服务、产量、产品品质、种子都是最关键的因素,种子是农资产品、农技服务、农产品的“根、魂、本”。因此农资行业无论是标准化、增强用户体验还是增加需求频次方面都需要以种子为核心来开展。
“互联网+农资”首先要做的是农资行业的标准化。农民购买农资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它的种植结果,而农资的根——种子是有生命的,同一颗种子由于气候、土壤、肥、药、水等生产条件不同会产生不同种植结果。因此农资商品描述信息的标准化不像图书、电子产品、打车服务那么容易,如何把农资商品描述信息标准化是“互联网+农资”的第一任务。要标准化的描述农资商品信息必须以种子为根本开始,种的是什么?土壤条件如何?需要配什么肥、药?种植结果如何?这样才能够把农资商品描述信息标准化,给农民一个全新的体验。此外,还要明确一点,农资到农民手里不是销售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种子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时期都需要服务,不同的阶段需要肥、药、水,因此而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是“互联网+农资”得以快速发展的核心。
其次,农资作为一个刚性需求行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升级的充足动力。传统种业公司依靠“厂家—经销商—零售商—经济人”的模式与农民建立连接,这种模式农民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服务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服务体验。目前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农民和他所需的服务”。当农民有一个需求时,不仅要告诉他哪里可以满足它的需求,同时还可以立刻满足他的需求,这种服务模式会给农民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极大促进种子行业乃至农资行业的发展。
最后,用户数量巨大和需求频次较低的特性决定了互联网技术可以给农资带来改变。但是由于用户特性和产品的特殊性注定“互联网+农资”不像打车软件那样,光靠土豪砸钱改变支付习惯就能抓住用户。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坚定的决心和大量的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后期培训服务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出来。只有把原来零售商、经销商、农资企业、农技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整合到一起,构建出标准化的农技服务体系,才有可能真正改变“农民和他所需服务”的连接方式,从而推动整个种业和整个农资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李凤任的“种子人生”
- 下一篇: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生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