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李凤任的“种子人生”
李凤任的“种子人生”
来源: http://www.top17.net/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15-08-18 阅读次
时值盛夏,八月的辽源郁郁葱葱,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市农科院示范基地玉米种试验田里,种子专家李凤任正顶着烈日为每棵玉米进行人工授粉。“我搞了一辈子玉米育种和技术推广工作,就喜欢和脚下的这片土地打交道,因为我没啥别的爱好,就对玉米育种感兴趣。”
熟悉李凤任的人都知道,他爱钻玉米地,喜欢和玉米棒子打交道。今年55岁的李凤任从1982年开始一直专心致力于玉米育种工作。他于2007年调到辽源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李凤任没有畏缩,而是更加勤奋努力地钻研项目。李凤任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工作,自2007年起,他每年冬季都与科研育种人员飞赴海南育种基地,利用海南独有的冬季温光资源开展良种繁育工作,一去至少小半年。去海南的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等困难都没能难倒李凤任。为了给玉米授粉,李凤任每天要在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的玉米地里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看着一颗颗茁壮成长的玉米苗,他远离亲人的孤单感也早已抛在脑后了。
“老百姓对这片土地期待的眼神,就是我坚持工作下去的动力。”李凤任说,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妻子放弃了老家稳定的工作,跟随自己来到辽源一起搞起了玉米育种,当起了自己的“助手”;孩子当年高考,他也没时间理会,家里的大事小情更没精力照顾……提起这些事,李凤任流露出满满的愧疚之情。
熟悉李凤任的人都知道,他爱钻玉米地,喜欢和玉米棒子打交道。今年55岁的李凤任从1982年开始一直专心致力于玉米育种工作。他于2007年调到辽源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李凤任没有畏缩,而是更加勤奋努力地钻研项目。李凤任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工作,自2007年起,他每年冬季都与科研育种人员飞赴海南育种基地,利用海南独有的冬季温光资源开展良种繁育工作,一去至少小半年。去海南的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等困难都没能难倒李凤任。为了给玉米授粉,李凤任每天要在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的玉米地里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看着一颗颗茁壮成长的玉米苗,他远离亲人的孤单感也早已抛在脑后了。
“老百姓对这片土地期待的眼神,就是我坚持工作下去的动力。”李凤任说,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妻子放弃了老家稳定的工作,跟随自己来到辽源一起搞起了玉米育种,当起了自己的“助手”;孩子当年高考,他也没时间理会,家里的大事小情更没精力照顾……提起这些事,李凤任流露出满满的愧疚之情。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致力于农业秸秆处理与土壤修复
- 下一篇:“触网”以种子为核心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