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仪器网

四川省双流县引进"一拌无蚜"效果好

来源: 农民日报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08-07-28  阅读
 为解脱农民身背喷药箱打药治虫的劳苦,去年8月13日本报刊登了“一拌无蚜”的消息后,四川省双流县科技局主动从河南引进“农贝得一拌无蚜”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一拌无蚜”拌种,既防治病虫害,还壮苗抗倒增产,省工、省力、防污染。

  2007年9月19日,本报又刊登了《一拌无蚜新技术防治小麦玉米病虫害见实效》的连续报导,详细介绍了河南省通许县科技局农艺师刘庆生和河北省临漳县农艺师孙绪香在小麦、玉米使用“一拌无蚜”后防治小麦、玉米病虫害确有特效的试验数据,四川省双流县科技局立即与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投资1万元,引进“一拌无蚜”供双流县农民免费试用。

  蚜虫是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大敌,可导致小麦减产50%以上,传统的喷药雾防治法,一季作物要喷3~5次,药效单一,用药量大,费工费时,病虫滋生抗药性,造成严重污染。不仅不能彻底防治病虫害,反而杀伤了蚜虫等害虫的天敌,损坏了自然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产量,降低了品质,稍有不慎,喷药人即中毒。

  “一拌无蚜”是一种集杀虫剂、杀菌剂、多元微肥和抑蚜素为一体的新型拌种剂,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经此药剂拌种后,种子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圈,对种子及根系实施全方位的有效保护,不受病菌侵染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同时,拌种剂中含的特有因子与作物体内的细胞也发生反应形成抑蚜素。它牢固地吸附在细胞上,持效期长达220天。实现了一次拌种,一季无蚜,一拌三防的奇特效果,不仅有效控制作物旺长、倒伏,而且有效防治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农贝得“一拌无蚜”新技术,有效地调节了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强了抗逆性。而且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省钱,每亩节省20元,增产150斤。这项新技术结束了农民身背药桶喷雾防治病虫害的历史。

  双流县科技局引进“一拌无蚜”后,组织县农技站在粮食丰产工程小麦示范片上试用,县草莓推进办在草莓种苗上试用,县蔬菜推进办、永安专家大院、昆山现代农业蔬菜园区、黄甲镇科技办在冬瓜、辣椒、青菜、花菜等蔬菜种子上试用,县植保站在小麦、玉米、冬草莓、辣椒、冬瓜等作物上组织严格的对比试验,探索“一拌无蚜”在双流县各种作物上的使用效果和最佳使用方法。

  双流县农技站在煎茶镇高庙村5社谢先德和鹿溪河村3社卢德勇田里进行对比试验,所得的结论是:苗期出苗整齐,叶片粗壮、厚大、嫩绿;分蘖期提早3~5天,分蘖整齐、集中;拔节期秆硬、粗壮,抗倒性好,未感纹枯病;果穗期时间集中,抗病虫性强;齐穗期整齐,无蚜虫发生;收获期秆硬,籽粒饱满充实,功能叶青色,麦秆呈黄色,无污染、无蚜虫危害。通过拌种的产量与未拌种相比增产10%~15%,大约50~60公斤。

  双流县黄甲镇农技站在黄甲镇文庙村6组程先荣的田里进行对比试验表明,由于2008年降水较多,蚜虫发生较轻,普遍没有防治蚜虫。但应用“一拌无蚜”拌种的,能够降低蚜虫的种群数量,减轻80%以上,且单穗实粒数增加1.7粒,千粒重增加1克,亩增产20公斤,增产6.2%,而且小麦的商品性提高。同时进行的小麦50亩示范表明,蚜虫全部达到防治指标,普遍比对照增产5%以上,亩节省药费3元,防治费(工费)5元。

  永安镇红提葡萄协会在西瓜育苗时,用20倍液“一拌无蚜”拌种,拌种的无蚜虫危害,没拌种的蚜虫危害严重;在红提葡萄扦插育苗时,先用“一拌无蚜”20~30倍液泡枝条4小时后扦插,苗高30厘米时仍没发现蚜虫危害,长势良好。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24 http://www.top17.net 版权所有: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务专线:400-672-1817

浙ICP备09083614号

免费咨询

  • 在线询价: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