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
一、土壤养分的两种解释:
1、 学术界定义:土壤养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使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能被植物直接或间接吸收。
2、 工具书中的定义:土壤养分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 (Mg)、硫(S)、铁(Fe)、硼(B)、钼(Mo)、锌(Zn)、锰(Mn)、铜(Cu)和氯(Cl)等13种元素。
二、土壤养分分类:
1、 按化学形态分:有机态和无机态
2、 按存在状态分:液相溶解状态、固相吸附态和固相状态
3、 按元素含量分: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4、 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状态: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
三、土壤养分的来源:
1、 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2、 灌溉和施肥
四、土壤养分的转化:
1、 氮的形态与转化
(1)氮的形态(全氮含量0.02%——0.3%)
无机态氮: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很大,1--50mg/kg 。
有机态氮:A 、腐殖质和核蛋白,大约占全氮的90%,植物不能利用;B、简单的蛋白质,容易发生矿质化过程; C、氨基酸和酰胺类,是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
气态氮
(2)氮的转化
有机态氮的矿质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铵的固定:包括a.2:1型的粘土矿物(依利石、蒙脱石等)对铵离子的吸附;b.
微生物吸收、同化为有机态氮两种形式。
2、 磷的形态与转化
(1)磷的形态 (土壤全磷 0.01%——0.2%)
有机态磷:核蛋白、卵磷脂和植酸盐等,占全磷总量的15%——80%。
无机磷:(占全磷20%——85%)。无机磷按溶解度又可分为:水溶性磷,弱酸性磷和难容性的无机磷化合物。
根据溶解度分为三类
(2)磷的转化
磷素的有效化过程:土壤中的迟效难溶性的无机磷在碳酸和有机酸的作用下,可转化为速效磷;迟效的有机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水解逐渐释放出磷酸(根),被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
磷的固定:在石灰性土壤中,速效磷容易和钙形成磷酸三钙,如钙数量较多,可进一步形成磷酸八钙以及磷灰石等难溶性盐;在酸性土壤中,与氢氧化铁、氢氧化铝胶体形成磷酸铁和磷酸铝。土壤pH在6.5——7.5时,磷的有效化程度较高。
3、 钾的形态与转化
(1)钾的形态(以K2O计为0.5%——2.5%之间)
水溶性钾
交换性钾(几十到几百mg/kg)
缓效性钾:在2:1型粘土矿物中固定的钾和黑云母中的钾。
难溶性钾:在原生矿物如钾长石、白云母中的钾。占全钾数量的95%以上。 2、转化。
(2)钾的转化
钾的有效化过程:难溶性的钾和缓效性钾在微生物以及有机酸的作用下,释放出来。施用硅酸盐细菌肥料,能直接分解正长石。
钾的固定:进入到粘土矿物的晶穴中。
4、 微量元素的形态与转化
(1)微量元素的形态
矿质态:主要是原生矿物和粘土矿物中,很难溶解。
交换性离子态:主要是各种阳离子及其羟基离子,少量为交换性阴离子,数量一般不超过10mg/kg。
溶解性态:在水溶液中,数量低。
络合态:与有机配位体形成络合物,比较稳定。
(2)微量元素的转化
与土壤的pH值有关。在石灰性土壤中,铁、锌、锰、铜、硼容易形成难溶性的盐类,有效性低,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较高。
五、土壤养分含量
中国耕作地大量元素的养分含量为:全氮0.02~0.30%;全磷(P2O5)0.01~0.20%;钾(K2O)0.50~ 2.5%。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通常分别在百万分之几或十万分之几左右。
六、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大致可分为六级:一、二、三、四、五和六共六级。同时土壤养分分级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进行分级。具体可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七、土壤养分调节
1、 施肥:施有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有助于补充、平衡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贮量和有效养分的比重。
2、 轮作:由于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通过轮作使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得到较均衡的利用,避免因连作而引起的一部分养分消耗过多的缺陷。
3、 耕作:可以改变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状况,提高土壤的通气性,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促进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和矿化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和硫等的含量。如冬耕晒垡能加速土壤矿物的风化,有助于增加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等。
4、 灌排:灌溉和排水可以抑制或者促进土壤固相养分的释放速度。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土壤水分
- 下一篇:近红外土壤养分仪与传统土壤养分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