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
一、 土壤水分定义
土壤水分是指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又称土壤湿度。土壤水分测定是将土样放在105~110℃下土壤空隙中释放的水量时的测定。
二、 土壤水分来源
土壤水分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灌溉水,此外尚有近地面水气的凝结、地下水位上升及土壤矿物质中的水分。
三、 土壤水分分类
土壤水分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态、气态及液态土壤水分。
其中:固态土壤水分仅在低温冻结时才存在;气态水常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液态水存在于土粒比面和粒间孔隙中。固、汽、液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 土壤水分与大气降水
土壤水分来源之一的大气降水,它的量的大小、强度和性质直接决定了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多,进入土壤的水分含量就大;大气降水少,进入土壤的水分含量就小。但是如果是强度大的降水或者阵性降水,由于土壤一次性吸收水分的能力有限,而且土壤会出现流失,所以真正渗入土壤的水分含量并不大;而强度小的降水或者连续性的降水,相反的会使土壤水分含量较多。
五、 土壤水分与土壤质地
不同质地、不同结构的土壤,其渗水、蓄水性能不同。砂土粗松,渗水性强,但蓄水性差;粘土紧实,蓄水性较强,但渗水性差;砂、粘适中的壤质土既渗水、又蓄水。坡度大、植被覆盖较稀的地方,土壤对降水的吸收较少;平坦、植被覆盖密的地方,土壤对降水的吸收较多。
六、 土壤水分与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蒸发造成的土壤水分大量散失。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大小与近地面层的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越小,土壤水分蒸发就越快、越多。在连续晴热高温的日子里,近地面层空气较为干燥,而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和土壤温度都显著增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失水严重,旱情就会迅速发展。如若再遇上风力较大的西南风,土壤水分耗损则更为加剧。
七、 土壤水分表示方法
1、 土壤水重量百分数
土壤中实际所含的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量的百分数。即
W(%)=(W1-W2)/W2*100
式中W(%)为土壤含水量(百分数);W1为样土湿重;W2为样土烘干重。
2、 土壤水容积百分数
指土壤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即
式中 W容(%)为土壤容积含水量(百分数);P为土壤容重,即单位体积原状土体的干土重。
土壤容积百分数与土壤重量百分数之间的关系通常用下式表示: W容(%)=W(%)×P
八、 土壤水分测定方法
目前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滴定法,Karl Fischer法,称重法,γ射线法,微波法,中子法,核磁共振法,时域反射法(TDR),土壤水分传感器法,红外遥感法。其中在这么多种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中,真正使用频率高的也就几种:称重法、γ射线法、中子法和土壤水分传感器法这四种测定方法。而且这几种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各有所长,各自运用在不同的场合。称重法简单直观,但不精确;中子法可反复测量,等等。
那具体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介绍,请见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一文。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叶面积测定方法/叶面积指数
- 下一篇:土壤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