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行业动态 >浙江温州早稻创丰产纪录,收购价格高企
浙江温州早稻创丰产纪录,收购价格高企
来源: 中国粮油信息网 类别: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09-08-03 阅读次
随着浙江省温州地区早稻收割接近尾声,稻谷颗粒归仓,一条喜讯传来:该市48.62万亩早稻获得丰收,平均亩产有望达到419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58.9公斤,早稻总产预计将超过2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另外,由于年初温州市确定了每50公斤早稻98元的最低收购标准,因而新稻收购价位高企。
“今年的政策好,大伙种稻自然更加用心。”对于早稻的丰收,以亩产658.9公斤刷新全市最高单产纪录的瑞安市飞云镇“种粮状元”陈庆福这样解释。今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市本级拿出305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比上年增长25.3%。今年年初,温州市确定了每50公斤早稻98元的最低收购标准,种粮大户通过订单销售每50公斤还可再获22元的补贴。受政策影响,永嘉县今年早稻种植面积骤增22.1%,达到8370 亩。
土地流转改革的深入,推进了粮田的规模经营。温州市积极推行村集体主导、大户承包等生产模式,并创新地推广了“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等社会化服务,有效地促进了粮田规模经营。全市有17个乡镇早稻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占全市早稻播种面积六成多。粮田规模经营还带动了农业生产的投入,使得早稻生产的机械化经营模式得到推广。据农机部门统计,今年各地新增插秧机205台,9.45万亩的早稻实现了机械插秧,机插率达到20%。
“农业技术提升了,向土地要亩产的意识增强,也是今年粮食丰产的重要因素。”温州市农业站站长叶定池说。据介绍,今年全市99个粮食高产示范方之间竞争意识强烈,对于新型技术、农资、机械的大胆运用,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抽样测定的10个示范方中,90%单产突破500公斤。
示范方之间的竞争还促进周边粮农优选稻种,“嘉育253”、“中嘉早32”、“中早22”等良种迅速得到推广,早插播、早收割等新技术也逐渐为粮农接受,实现了早稻全面丰收。
“今年的政策好,大伙种稻自然更加用心。”对于早稻的丰收,以亩产658.9公斤刷新全市最高单产纪录的瑞安市飞云镇“种粮状元”陈庆福这样解释。今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市本级拿出305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比上年增长25.3%。今年年初,温州市确定了每50公斤早稻98元的最低收购标准,种粮大户通过订单销售每50公斤还可再获22元的补贴。受政策影响,永嘉县今年早稻种植面积骤增22.1%,达到8370 亩。
土地流转改革的深入,推进了粮田的规模经营。温州市积极推行村集体主导、大户承包等生产模式,并创新地推广了“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等社会化服务,有效地促进了粮田规模经营。全市有17个乡镇早稻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占全市早稻播种面积六成多。粮田规模经营还带动了农业生产的投入,使得早稻生产的机械化经营模式得到推广。据农机部门统计,今年各地新增插秧机205台,9.45万亩的早稻实现了机械插秧,机插率达到20%。
“农业技术提升了,向土地要亩产的意识增强,也是今年粮食丰产的重要因素。”温州市农业站站长叶定池说。据介绍,今年全市99个粮食高产示范方之间竞争意识强烈,对于新型技术、农资、机械的大胆运用,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抽样测定的10个示范方中,90%单产突破500公斤。
示范方之间的竞争还促进周边粮农优选稻种,“嘉育253”、“中嘉早32”、“中早22”等良种迅速得到推广,早插播、早收割等新技术也逐渐为粮农接受,实现了早稻全面丰收。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黑龙江省努力完善粮食价格政策
- 下一篇:江浙及黄河流域米价逆势上扬

推荐仪器

最近更新仪器

相关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