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仪器网 > 技术文章 > 几种农作物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
几种农作物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
种子萌动需要一定的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不同的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种子发芽时对外界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按照GB/T3543.4-1995农作物检验规程规定的标准试验,大多数种子的发芽率和田间种植的出苗情况结果一致,但经过几年专家的实际操作,把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种子放置在智能种子发芽室里面,调节不同的生长环境,发现几种特殊情况,需要不同的水分标准,才能得出正确的发芽结果,现作简单归纳总结。
玉米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
近几年推广的玉米种子分为硬粒、粉质、甜质等类型。硬粒型种子,按照规程规定使用砂床,加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温度20~30℃,5~6d就能达到发芽率计数标准;而对于粉质型、甜质型的有些品种,如沈单7、丹2100、超甜2000,由于它们的芽势弱,发芽缓慢,末次芽率计数需要9~10d。这类种子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中后期水分稍高,病菌和霉菌容易发生。因此,对这类种子发芽最好采取砂床,种子摆放时保持一定距离,前2d内砂床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65%,让种子吸足水分后,3~5d内砂床的含水量应控制在55%左右,后期则应控制在45%~50%之间。如果发现有腐烂和发霉的及时剔除,并注意通风、透气。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晚熟的玉米、高粱品种,由于收获时种子内部水分相对较大,当时的气温低,采用自然晾干困难,普遍采用烘干的方法,这类品种采用此种方法也很好。
水稻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
水稻因外面有一层附属物阻碍水分进入,吸水过程较长。如果温度保持在28℃浸种的条件下,种子吸足水分需要24~28h。不浸种采用砂床或纸床使种子吸足水分,一是持续时间较长,发芽时间达到14d甚至更长,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容易受真菌和霉菌的感染而降低发芽率。二是造成吸水不均、不充分也会影响发芽率。2006年我们进了一批水稻品种开系7,按照GB/T3543.4-1995标准采用TP置床。
花生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
花生种子由于蛋白质含量较高,吸水迅速,发芽较快,大多数6d内就能结束发芽,也有个别品种按照GB/T3543.4-1995标准规定进行发芽,时间持续较长,且有新鲜未发芽种子,不能正常反映出该批种子的发芽率。以小品种珍珠豆花生为例,进行发芽实验,不浸种的采用砂床进行发芽,4个重复。6d后检查,每100粒种子,有24粒新鲜不发芽的种子,对这些不发芽的种子进行切割后发现,有8粒种子根本没有吸水,16粒只吸进少量的水,没有达到种子萌动所需要的水分标准。
大豆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的种皮较薄,种胚较大,吸湿性强,从而导致种子发芽时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稍高,就会使大豆很容易发霉变质。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在做发芽实验时,特别要注意对水分的控制。置床时,发芽床始终要保持湿润状态。同时,水分不能过多,芽床的含水量较正常发芽要求低5%~8%。种子要均匀分布在发芽床上,种子之间的间距要留有相当于种子本身的4~5倍,以防发霉种子的相互感染,如发现有霉菌滋生,要及时取出洗净。有些大豆种子种皮非常薄,种子吸足水分以后,2片子叶容易脱离种皮而分瓣,在做此类品种的发芽实验时,尽量少移动,如需移动,要轻拿轻放,不要用力过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不难看出,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关键性因素,种子必需吸足水分方可使种子内部的酶及植物激素活化,促进贮藏物质的转化,加强呼吸作用,促成种子的萌发。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水分的要求各有差异,有些种子对水分较敏感,水分过多,会导致其发芽势弱,有时甚至不能发芽,有些种子对水分要求不太敏感,所以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要因作物而异、因品种而异。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品种的特性决定其发芽床的加水量,这样有利于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获得准确的发芽结果。对于特殊性品种,如超甜玉米、珍珠豆花生等,必须考虑该品种种子的特征特性,在做发芽试验时,适当调整水分供应或处理措施,才能得出正确的试验结果。
- 【中国农业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上一篇:土壤水分速测仪研制原理
- 下一篇:不同土壤墒情施肥的注意事项


